教学主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经济政策措施几个方面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到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最后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不仅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而且使苏联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但与此同时,斯大林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导致人民生活艰难,经济畸形。最终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二、学生分析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知识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实际,依据教材整合知识体系,运用历史比较、问题探究等教学法原理,采取“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问题导学师生交流――材料分析总结归纳――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情感升华”的方法,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是学生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要点、斯大林模式的表现2、通过课堂探究,小组合作认识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意义、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3、通过材料展示,明确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重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在本节课当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信息技术使用方面为主导。使用视频截取与播放,幻灯片制作技术,EXCEL表格的数据提供,历史图片和相关史实设计,创设情境引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1,课前准备使用了配上背景音乐的图片展示,营造新课氛围,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构建本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2,三大经济政策导入及讲授部分加入了投影、录音、视频、文字和图片资源等,让学生更直观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背景影响。3,通过创设情境讲故事、角色体验感受历史,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等模式,丰富了课堂内容,更好的理解三大政策的转化的必要性及规律,使教学目标圆满完成。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使用图片视频等具有直观性的史料,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连续由浅入深的设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使用投影,播放图片,文字展示视频、PPT讲授出示人物图片、战时时期饥饿儿童图片,新经济时期繁荣市场漫画,苏联工业化集体农庄漫画,列宁邓小平的话语等文字史料。引导学生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几种经济政策的背景影响。PPT图片幻灯分析归纳三种经济政策的背景影响研讨、出示图片漫画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学习小组活动,分析两个经济政策的意义使用表格图片对比复习列出表格整合知识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构建本科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探究有人说:“新经济政策这允许部分资本企业由国内外资本家经营,这是在发展资本主义。”你是怎么认为的?学习小组活动,将思考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整理;最后每组选派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多媒体课件训练设计练习题,落实双基,学生根据做题思路纠正,或同学之间交流答案。评价量规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并通过PPT展示建构教师点评或完善思维导图。学生展示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凸显了历史史料的价值,从文字史料、实物史料等入手,合理使用PPT投影、图片和文字资源、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这样设计教学,整合本课知识,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