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网络课题网络生活新空间合理利用网络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网络观。2.初步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合理利用网络。3.了解网络规则,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教学难点传播网络正能量教法学法举例法讲授法教具学具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1.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2.如何做到理性对待网络?3.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二、示标导入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盗其QQ,删其微信,去其帖吧,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欣赏漫画和文字,谈谈你的感受2.过渡: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板书课题)三、导学施教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看教材第17页运用你的经验,探讨:你是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师:网络利弊共存,只有合理利用网络才能发挥网络有利的一面,反为之,则网络弊端就会显现。2.理解:提高媒介素养(1)八年级学生小磊对电脑编程有着深厚的兴趣,他渴望成为编程高手。因此,他经常上网学习编程的技巧,并得到了不少高手的指点,他准备在来年的计算机竞赛中夺冠。一次,他试着玩了一会儿网络游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与网上高手打擂台,一玩就是几小时,早就把编程的事抛到了脑后去了。后来,他觉得在家里玩不过瘾,便到网吧去玩,钱不够就从家长那里骗,学习成绩一再下降。小磊的经历说明了什么?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但如果不合理利用,就会沉溺其中,祸害无穷。(2)播放视频《群主须实名,谁建群谁负责》思考:我国为什么要这样做?(3)阅读教材17页“相关链接”,回答:什么是媒介素养?3.要学会“信息节食”(1)你有手机吗?假如一个月不开手机,你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手机这么受欢迎呢,手机里到底有什么?你一般用手机做什么?(2)阅读教材1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图中的问题?网络还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困扰?(3)智能手机出现后,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手机刷屏,晚上躺在床上还可以玩上几个小时,因为手机,睡眠越来越少,白天一没看见手机就会到处找手机,常常把手机捧在手心里,连吃饭、上厕所都爱不释手……你赞成这样使用手机上网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中的信息?引导学生得出:我们要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4)师生共同了解网瘾4.学会辨析网络信息(1)出示抢红包图片,他应该继续操作吗?结论:不应该,要提高辨别觉察能力、抗诱惑的能力!(2)出示四张图片,提问:由这几张图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御网络上的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3)播放幻灯片,提问学生:这些信息,你会转发吗?生回答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谣言(4)播放视频《2017上半年微信十大谣言》,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师出示知识拓展: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因此,我们一定要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5)阅读方法与技能:如何辨别网络谣言?5.遵守网络准则(1)阅读教材19页探究与分享,思考:①你怎样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如果你是小林,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不会。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2)有一些网友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你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网络交往可以摆脱任何约束,为所欲为。网络交往的“自由”有没有限度?(3)思考:怎样遵守网络规则6.知识总结: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7.大声读《青少年网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