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二课时“东西干湿的差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这部分内容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述结论。【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差异【教学难点】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教具准备】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四类干湿地区景观图片;“新疆民居”,“黄土高原民居”,“江南民居”图片。【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袋葡萄干,问道:同学们,喜欢吃葡萄干吗?学生回答.教师追问:谁能告诉我,哪里出产的葡萄干最有利用学生熟悉的产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名?学生回答:新疆吐鲁番继续追问:那里的人是如何制作葡萄干的呢?学生谈新疆葡萄干的制作方法.教师请一名同学朗读葡萄干包装袋上的制作方法,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印证.继续追问:我们这里也有种葡萄的,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制作葡萄干呢?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我们这里的气候与那里不同,我们这里降水多.承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和干湿地区的有关知识。二、启发引导,学习新课教师发问,讲述:那么我国的降水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本P31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通过这幅图我们来了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读这类地图,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教师先指导看图)我们先要读图例,能明白图例的意义。请同学们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看谁做的快,做的好:1.请同学们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上找到北京,经过北京画一条东西向的直线,看一看沿着这条线,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画图,回答(东多西少).2.请同学们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上找到广州,经过广州画一条南北向的直线,看一看沿着这条线,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画图,回答(南多北少)3、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上找到以下等降水量线:(1)我国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地区在哪里?(集中在东南沿海)(2)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在哪里?描绘并与一月气温分布图比较,该线与哪一条等温线大致一致?(和0℃等温线大体一致,秦岭-淮河一线)(3)4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哪里?(斜穿过中国,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一线)(4)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的地方分布在那里?(西北地区)让学生根据读图以及以上的问题,谈谈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教师根据情况做总结:刚才的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各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探究,逐渐深入主题,初步明白本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图,注重学法指导.通过学生动手绘图,读图引导学生探究我国降水分布的规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强调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阅读分析: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上可以看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学们阅读课本35页的小字材料就明白了。教师设计问题,发问:这种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做初步的探讨,教师适时的引导.承转:从刚才的阅读中同学们也进一步明白了吐鲁番葡萄干是如何制作加工的。可以看出降水多少会影响到我们的生产。那么降水多少还会影响哪些方面呢?启发学生从建筑、饮食、民俗等方面考虑:1、出示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这三张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2、说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传统主食,想一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