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巧丰富的特点。叠词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品味诗歌在叙事抒情上的表现技巧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以及情景交融的体会叠词的妙处。2.用平凡的意象表达刻骨铭心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设计:1.课型:鉴赏课2.教具:粉笔黑板、投影仪3.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迢迢牵牛星》讲的是谁的故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请一生讲述故事(略)(相传牛郎是一个贫苦之人,有一天得到了老牛的指点,拿走了正在河里洗澡的天上下凡的织女的衣服,两个人就这么认识了,结成夫妻生子耕作。后来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带织女回天庭,牛郎上天快要追到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该故事与《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也许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若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二、介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1想。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和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是感喟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爱情的忠贞,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l.字词积累、正音:“纤”“去”。对比“章”与“零”的古今义。指出“脉”是多音字。2.学生自读,初步感受诗词。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另外,该诗句押韵(ü韵)。3.教师范读,,请学生齐读。四、精读课文,赏析品味1.把握思想内容。(l)让学生找出课文和故事相应的诗句(2)本文除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诗句都能从故事中得到验证。但这首诗井不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复述。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它就当不起“大衣无缝,一字千金”的美誉。那么这首诗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引导:明代文艺理论家钟惺《古诗归》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面对这首古诗,你能思到什么?提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应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句。为什么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布,还哭成泪人儿呢?明确:思念远方的人儿。引导:作者为什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不讲女蜗补天或者盘古开大辟地的故事?明确: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引导:再看:叙述者是男是女?从何可知?明确:女。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可知。小结: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人的诗,有个特定的名称:思妇诗。《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妇诗,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这首诗影响了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课外大家可以分析这两2首诗的关系。和思妇诗相对的是游子诗,这也是古诗一个主题。比如《涉江采芙蓉》,表达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所以《古诗十九首》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表现离别相思之情。拓展:再引申出去,表达思念,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