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及解读】●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课标解读:本条“标准”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从身边的灾害入手,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以及灾害的危害。二是运用地图与资料,说出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灾害以及灾害的危害。三是面临自然灾害,我们该怎么做。其中第二条是重点。【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发生频率高等国情特征。(重点)2.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应灾自我保护意识。(难点)【教学模式】“六环节”善知课堂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收集的文字资料和口头资料、汶川地震视频、简单PPT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我问你答3分钟组织学生针对上节课学习内容有效开展“我问你答”活动。学生之间进行“我问你答”活动。具体体现为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意在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复习。衔接过渡教师根据上一环节所提问题,比如“凌汛”灾害,灵活过度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自然灾害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害。”情境导入2分钟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地震,至今让人不寒而栗。请看视频:汶川地震灾害同学们能说一下枣庄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吗?下面请同学们对新课预习情况进行展示。看视频,感知地震带来的危害。根据自己课前调查,畅所欲言。再现汶川地震骇人听闻的场面,让学生感知灾害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灾情。预习展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首先进行组内展示,然后各小组推出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伺机对学生的展示进行鼓励性评价。展示预习成果或者存在的疑惑。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展示是提升学生学习內驱力的重要途径。拓展提升16分钟一、归纳灾害特点:(一)展示资料:国家减灾办发布2013年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学生通过阅读表格资料,能初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的特点。通过分类,可以归纳出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思考:1.从十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上,可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有怎样的特点?2.以上各自然灾害分别属于哪类自然灾害?3.由此可以看出对我国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是哪两类?(二)阅读课本第49至51页三个材料,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材料一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种类。2.材料二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危害。3.材料三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二、探究分布规律:读课本第52页图2—4—1和2—4—2,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任务分解:1.旱涝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或非季风区),这说明我国的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的。读资料,小组交流,归纳回答:1.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2.地震、山体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洪涝风雹、高温干旱、台风均属于气象灾害。3.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对我国影响最为严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有以下特点:种类多,危害大,发生频率高。学生读图,分组合作探究。1.旱涝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这说明我国的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的。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归纳能力。将问题细化使学生更容易解决。时间自然灾害3月29日西藏墨竹工卡县山体滑坡灾害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灾害6月底至7月初四川盆地江淮江汉地区风雹洪涝灾害7月初至8月中旬南方地区高温干旱灾害7月上中旬四川盆地西北华北地区洪涝灾害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害8月份东北地区洪涝风雹灾害8月17日“尤特”台风灾害10月8日“菲特”台风灾害10月31日吉林松原市地震灾害2.雪灾和冷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地区,这主要是受强大的风的影响;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沿海,靠近台风发源地,受台风影响大。3.探究规律: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影响我国气候的直接相关。4.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哪里?5.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6.地质灾害分布与我国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学以致用:中国有句俗语:“要看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