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巴金这个人教学目标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教学重难点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感悟文本1、从文章中悟出了什么?明确:冰心与巴金能够超越世俗的男女之情,保持最纯洁的友谊,这实在难能可贵。2、文中哪些事情能体现出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谊?明确:A、冰心提议用“好好休息,尽情享受”作文电文给巴金拍电报。(了解)B、冰心丧夫,巴金写信安慰,冰心担心巴金牵挂自己因而嘱托泰昌转告自己赏花的细节给巴金,以免除巴金的牵挂(互相关心)C、冰心热情支持巴金提议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多方呼吁,而且积极捐赠珍藏的手稿,完成老朋友的心愿。D、巴金乐意担任冰心研究会的会长E、巴金给《冰心传》作序,序中热情赞扬了冰心为文为人的品质。3、小组讨论:用心爱心专心1文中从各人尤其是冰心的片言支语中,可以勾勒出巴金的轮廓。请你谈一谈巴金是个怎样的人?明确:勤奋、认真、敢说真话、大公无私、人品文品俱佳的现当代文学大师。三、小结第二课时综合活动一、冰心与巴金之间的情感深厚、纯洁、实在难得。你们认为一份真挚的友情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自由发表看法)2、推介文章:《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探讨真正的友情3、案件讨论:“送礼”越贵重便表示着朋友在你心中的地位故乡的榕树一、教学目的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三、教学方法及设想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四、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一)借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课堂教学。附:《乡愁》(台湾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边,母亲在那边。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在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边,大陆在那边。(二)板书课题,让学生速读“自读提示”及课文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三)以设疑的方式导入课堂学习与讨论。1.请学生根据“自读提示”提炼本文的主题,选材及写作特色。(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真挚、浓郁的思乡之情?3.找出抒发浮想联翩的思乡之情的段落,并体会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种强烈而真挚的情感?(1、2题可先提问学生,3题请全体同学齐读后再请个别学生分析词语的表现力。)参考答案1题可让学生自圆其说地解答。2题中引起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的事物有两个:住所左边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3题的相应文字在204页末段,分析词语以学生的领会程度为准,教师适当地予以评价。4.作者的思乡之情包括了哪些内容?请针对感受较深的某方面内容说说你的体会。(采用前后桌讨论的方式,教师巡视启发、点拨,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要点参考思乡之情包括了以下内容:·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的“水手”梦·有关“驼背”的古老传说·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阴乘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这些抒写出作者对故乡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眷恋、思念。讨论以学生自圆其说为妥。5.文章在描述完思乡的景物后,重在表现真挚、浓郁而怅惘的思乡之愁,请学生根据课文加以体会。(让学生朗读有关的讨论文字,即208页末段头两句。提问学生体会相应内容,即认识课文的叙事与抒情的有机性。)6.这种思乡情感的深沉、浓郁是贯穿课文始终的,请让我们再次借助朗读来加深体味。(教师朗读204页末段,让学生齐读与用心爱心专心2之呼应的209页的末三段。)(四)导入课堂练笔。1.以点明板书内容含义为教学过渡,说明本文是典型的“寄情于物”写法,启发学生根据相应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写个仿写性的片断(例如可以幼时生活的某个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