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技能目标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⑤季风气候的成因。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教学准备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语:我们国家自从有了“黄金周”后,旅游业成了非常红火的行业。人们出门旅行往往会按照不同的季节选择一条合适的旅游路线,这就出现了“北上”“南下”“上山”“去海边”等线路,而这些线路的选择就和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气温”有关。寒假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明和小强分别去了哈尔滨、广州,并拍摄了他们在哈尔滨冰灯展和广州春节花市上的所见所闻,请大家看看录像,然后告诉我这两个城市的气温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活动1:展示课件1——录像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观看的录像纷纷举发发言。小结:录像中的居民和两位同学的穿着以及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反映了不同地区在冬季的气温是不一样的,说明了我国气温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师:我们这里冬季和夏季的气温一样吗?小结: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季节气温不一样。板书:气温的分布特点活动2:(出示课件2)阅读、分析“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图例,读数值,分析气温递变规律。部分问题学生可以轻松答出,但第③小问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完整。通过学生的动手、动②漠河镇、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二者相差多少摄氏度?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③0℃等温线大体经过哪些地方?此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现象?④找出1月气温最低的地区。教师小结并板书: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影响因素:纬度位置的差异脑、动口,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分析问题的技能,提高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活动3:(展示课件3)阅读、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漠河镇、海口市的7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二者相差多少摄氏度?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②找出7月气温值最高的地区。③找出7月气温值最低的地区,分析形成原因?教师小结并板书: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影响因素:纬度位置的差异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青藏高原影响因素:地势高学生有了前次活动的收获,教师在此次活动中要提示学生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求同存异。活动4:(展示课件4)对比“1月、7月平均气温图”思考以下问题:课本第33页活动题: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教师小结: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外,还有地形因素。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比较地区,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地形区的气温差异,通过阅读地图,学生很容易解答此题。活动5:(展示课件5)分析图片和资料(气温与民居、气温与服装、气温与交通等等)师:气温的时间空间差异会给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