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中的第1课,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艰难探索。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的历史有一定了解,对苏联曾经的强大和崩溃于瞬间感到十分好奇,他们对“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认识模糊、神秘,甚至有错误。如果偏重理论的讲解未必能实现理性的认识,如果按照常规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的套路进行教学或许会令这一生动、曲折的历史探索大为减色。鉴于此,本课设计以“在历史中对话”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从而认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简要过程,准确记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等历史概念。2、能力与方法:①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中充满了艰难与曲折;②对新经济实施的必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并从中感悟经济发展与本国国情相适应,要依照客观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③通过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的分析,认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成就与弊端及其对苏联和世界的影响。3、价值目标:①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的分析,认识到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出现都要经历艰辛,一旦选择,就要勇往直前。②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分析,明白任何理论都要由实践来证明其正确性,而且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③通过对斯大林体制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微课提前下发,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2PPT的使用,课堂指导学生当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4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手段等)导入展示:《仰望星空》图片我仰望星空,他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的求索、追随。从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开始迈向世界,探寻更广阔的路。学生看屏幕,进入课堂大屏幕展示《仰望星空》图片授课:第一篇章---选择第二篇章:探索第三篇章:反思问:为什么本单元的名字叫“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坚持和调整,而相对落后的俄国选择的是创新,探索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道路。展示十月革命图片同学们看本单元前言,归纳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同学回答大屏幕展示一、理论的应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展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及列宁去实践这个设想的材料展示材料概括归纳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学生看视频、ppt总结、回答回答问题视频、ppt二、现实的思索——新经济政策1、沉思2、评价:三、固执地坚持—斯大林体制归纳评价探究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重点)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ppt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互评ppt展示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各段史料学生观看ppt后,运用所学小组交流,展示成果ppt评价小组评价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同学评价,题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