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测试要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重点难点: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知识梳理:【基础知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和目的:(1)背景1)十月革命成立第一个社义国家——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2)帝国主义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3)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叛乱(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巩固政权2、内容农业:1918年,实行余粮收集制——开始的标志工业:国有化,高度集中贸易:取消自由贸易,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分配:实物配给制,实行强制劳动——普遍义务劳动3、评价:积极作用: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政权,消极作用: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4)(1)背景: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41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寻找新模式(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内容: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工业政策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国家资本主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贸易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分配制度实行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4)实质:(特点)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5)意义:经济上: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政治上:它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理论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练习】1.1918年,苏维埃政权陷入层层包围,当时在经济上最紧迫的难题是A.石油B.棉花C.煤碳D.粮食2.1919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巴扎耶夫把家里仅有的一点余粮拿到市场一出卖,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交换到家里急需的生活用品B.粮食被强行没收C.以较好的价钱卖出粮食D.需缴纳粮食税后才可出卖3.1922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运粮无能为力市场,这次他们的境遇可能是()①政府强行收缴他们的粮食②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③以较好的价钱卖出余粮④换回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42A.①B.②C.②③④D.③④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C.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D.农民走上了集体合作化的道路5..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政治危机的迫使B.掌握经济命脉的需要C.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D.工人农民对现实不满6.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由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由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