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教材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到很大打击,至今心有余悸;而且它也是一战和二战之间国际局势的分水岭,此后各国为应对危机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德意日等国开始了疯狂的扩军备战,打破了一战后的相对稳定,使国际局势日趋紧张;而罗斯福新政则不仅使美国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而且由他开始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更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摆脱经济危机,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课不仅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与前后章形成了完整知识结构,即使在整个世界现代史及今天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学生分析初中同学们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已有了初浅的认识,,但缺乏唯物史观、辩证法等理论指导,不能深入的分析问题实质。另外近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对本课的学习有难度,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知识补充。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①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②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学习概括归纳史料及历史思维的能力。2、过程体验与方法培养目标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②培养我们运用唯物史观(如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辨证关系原理)来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以史鉴今的能力。③在学习中培养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①能正确的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②培养吸取经验、善于学习的开放意识。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主要运用图表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在导入新课时,首先多媒体展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历史故事,巧妙设疑,创设情景,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要学的内容上来。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标解读,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同学们在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原因部分,通过多媒体材料展示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让学生明确这次危机的具体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诱因,不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在表现部分:通过屏幕显示史料、漫画、动画等材料,激发学生兴趣,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阅读,加深对这次经济危机的理解。同时为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埋下伏笔。在特点部分:多媒体展示图表史料,让学生归纳,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史实的能力。加入了“失业工人特别多这个特点”不仅更符合事实,也更利于过度到影响部分。在影响部分:多媒体展示史料,小组讨论,大足分享,就能够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全面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2、小组讨论,应用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分析历史现象,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大组共享,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共学,动脑动手动口,形成结论的能力。3、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总之,在本课我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感受历史氛围,变抽象为具体;让同学们体验角色,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设疑:通过展现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的一段经典对话自然导出80年前的经济危机及其原因。引导看屏幕材料并进行思考多媒体显示文字材料原因:通过层层设疑引出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点出直接诱因,通过视频录像加深印象。引导分析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让学生明确这次危机的具体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诱因,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