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民主政治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课按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篇章教学,第一篇——构想共和;第二篇——创立共和;第三篇——感悟共和。为了推动民主革命的爆发,无数革命党人孜孜不倦的宣传,死而后已;为了建立民主政权,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了保卫民主政权,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量和各种反对势力周旋不已,试图力挽狂澜。虽然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但是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历程。二、学生分析高中教学特别要注意是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有意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判断能力高一学生偏科现象严重,普遍忽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各种有趣味性的假设问题,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使课堂生动有趣。高一学生探索学习方法的意识不强,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针对探究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最后,结合探究问题教师给予方法的指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从中山装的含义看辛亥革命,用历史擦亮思想。讲述新课前,首先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中山装,设计问题,谈中山装设计的政治含义,由此导入新课。2、针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利用微视频《辛亥革命之民族危机》的播放,让学生知道革命前中国面临的困境,通过国民的呐喊,揭示清政府的反动卖国的本质,让学生很自然得出革命爆发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后通过其他相关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分析其爆发的可能性。以此来锻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会分析原因类的试题,进而提升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3、针对革命的经过、成果,播放辛亥革命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的大致经过,让学生在一种较为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并使学生的能力有相应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理解并熟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原则、目的、性质、意义。从而改变历史课程一贯以教师讲述为主这一枯燥乏味的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4、针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利用视频下载网上《辛亥革命---国难深重》的相关视频,并运用截取和转换格式软件截取视频的一部分辅助教学,运用视频资料的目的是要把历史搬到教室里来,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使其对革命的失败形成直观的认识,直接感受历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5、通过小组讨论“感悟共和,全方位评价辛亥革命”,理解并熟记辛亥革命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