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出版社历史必修一第十五课的内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以后革命的胜利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因为本节课史实较多,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不同的史学争鸣,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二、学生分析高一新生有学习和参与的热情,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与研究的方法,但缺乏理性分析的能力和习惯,需要加强习惯培养和能力提升。三、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知识与能力:比较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异同,培养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教者应该加强爱国精神这方面的教育.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如果在历史教学中不利用好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历史教学将变得毫无意义。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使用技术:多媒体视频、PPT使用环节:1、播放武昌起义、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影像资料有利于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直观深刻印象,激发学生爱国热情。2、利用历史图片,展示辛亥革命后的国内国际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历史环境。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展示武昌起义宏大的历史场景,提出启发性问题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播放辛亥革命视频讲授展示《临时约法》内容,结合当时中国现实,引导学生分析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阅读内容,根据老师引导分析PPT图片探究提供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的相关材料,设置问题分学习小组探讨PPT图片探究提供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篡夺的相关材料,设置问题分学习小组探讨PPT图片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图表、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索精神。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我对本节课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处理:一是教学中运用大量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材料,把分析材料与教学知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深化了课本知识,拓宽了学生视野。二是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了整合,挖掘程度较深,以适应高中学段学生对知识和能力训练的需求。如对辛亥革命每个发展进程的国内国际历史背景的分析,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整体史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