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张。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断句能力,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无情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一)作者及作品介绍。墨子、句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另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墨子》现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说的讲学辞和语录,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二)解题及背景介绍。非:非难,责怪。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反而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兴史事说明好战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二、初读课文,尝试断句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原文,大致了解原文意思,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再集中分析难断句子。1.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2.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答案显示:1.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孙之/何所履行2.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3.学生自读,完整为课文断句。断句方法指导:①先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大致意思,然后通过找主语,先断开能断的句子;②抓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发语词、语气词、关联词等;③通过修辞断句,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比、互文、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以此断句,准确性更高;④还要懂古代文化常识,如年龄、纪年纪日、称谓、职官等可帮助断句三、再读课文,疏通文义(一)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二)学生熟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三)在课堂练习本上找出本文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并分析。1.通假字a.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b.白黑之辩:“辩”通“辨”分别;c.拖其衣裘:“拖”通“脱”强夺或费力取得;2.一词多义苟苟亏人愈多,如果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随便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偶尔,暂且3.特殊句式(1)省略句a.从而誉之,谓之义“火”前省略了“为”b.上为攻省得则罚之“则”前略了“之”c.其不义又甚,入人园窃桃李“入”前省略了于(2)宾语前置句以亏人自利也以损害别人给自己利益4.词类活用①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②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四、问题探析(一)请具体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墨子列举了四种不义行为,而且由浅入深,入人园圃去偷,对别人造成了轻微损失,偷鸡摸狗,比窃人桃李更严重,但这种鸡鸣狗盗之徒也只是造成财产上的损失,至于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种行为影响到主人家的生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