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年级班级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课题《阁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识课文内容,体味作者诗人孤独忧伤的心情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鉴赏,理解诗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痛苦心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缘景明情的思想意识重难点分析重点:诗歌内容和作者悲壮深沉的情怀难点:尾联用典及其作用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诵读·鉴赏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了解背景一个深冬的夜晚,大雪初霁,旅居在夔州西阁楼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题中的“阁”,即夔州西阁。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二、熟识课文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三、研读课文首联:光阴荏苒,岁序逼人,衰年多病,久客天涯的诗人心中顿生岁月不居、人生几何的无限感慨。意境开阔雄浑,感情沉郁悲凉,笔法曲折顿挫。颔联:“五更”时分,“鼓角”声声,内乱不已,愁人不寐。冬日三峡,银装素裹,虽是深夜却如同白昼,银河星斗,倒映江中,水流盘旋,波光闪烁,诗人把忧国忧民的主观感受点染到这客观景物上。诗句阔大雄浑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颈联:军阀混战,战祸绵延,“野哭千家”,灾难深重。哀痛的“野哭”,悲苦的“夷歌”,有力地渲染了凄凉的环境气氛,也暗喻自己衰年多病仍流落异乡的遭遇。尾联:诸葛亮、公孙述同样都已成为黄土。既然历史贤愚不分,是非混淆,那么我又何必为目前的“人事”和“音书”耿耿于怀?眼前的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两句触景生情,抒发了胸中的郁愤与不平。它是诗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痛苦心情的曲折表现,是诗人对唐朝统治者完全失望的心情的流露。诗句曲折婉转,无限凄恻。四、赏析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诗中描画寒宵雪夜的图景,抒发诗人孤独忧伤的心情,出现在诗人笔下的景色,不是事物的刻板记录,而是饱和着诗人丰富感情的艺术形象,蕴含著诗人无限的情思。该诗历来被称为老杜七律之典范,“气象雄盖宇宙,法津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五、学生背诵课文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