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3.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过程与方法:1.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2.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的人,比如,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职业精益求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再比如,诺贝尔,全心研究炸药,一次,发生了爆炸炸死了他的父亲和弟弟,他从爆炸的烟雾中跳出来,还高兴的喊“我成功了……”今天我们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2、演讲的基本知识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三、整体感知1、注音教诲huì禅师chán拣择jiǎn佝偻gōulǒu蜩翼tiáo羡慕xiàn妥当tuǒ旁骛(wù)亵渎(xièdú)衔着(xián)层累(lěi)骈进(pián)强聒不舍(qiángguō)2、解释下列词语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主眼:主要的着眼处。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言行相顾:言行一致。征引:引用。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徒)。容赦:原谅赦免。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骈进:一同前进。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杜绝:制止,消灭。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能用相同意思的短评代替“唯一途径”)5、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并在文中找出。明确:(文章运用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两种。)作者列举的事实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引用名人的话。6、观点是:人类一方面为生活而劳动,一方面为劳动而生活。凡职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