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1页
1/14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2页
2/14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3页
3/14
比较·探究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诗词三首”中的《采莲曲》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和教师的点拨。[教学过程]一、学习《采莲曲》1.学生朗读《采莲曲》,感知本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2.指名(2—3名)学生说出对本诗内容的理解。3.其他同学对以上同学的意见进行评价。4.教师对以上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参考意见](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荷叶与罗裙一色。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芙蓉向脸两边开”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2)“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争先恐后地进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3)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5.在理解了诗歌的大意之后,请学生再次朗读全诗,加深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体会。6.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诗。7.诗歌鉴赏问题一:这一首诗也是以荷花为表现对象的,它和前面的两篇散文所表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明确:它既不是表彰自我的,也不是调侃自我的。此类古典诗歌,是抒情的,但又不是作者的自我抒发,而是在歌颂美好的景物和人物。当然,这种景物和人物,是作者眼中看出来的,是作者感觉中的。问题二:题目叫做《采莲曲》,满篇写的都是莲花之美,但是,之所以要写莲花之美,目的是为了写采莲女郎之美。女郎的美是很丰富的,可以说是无法写尽的,那么诗人从何写起呢?明确:诗人选择了两个方面:罗裙之绿和脸颊之红。罗裙和荷叶一样是绿色的,脸颊和荷花一样是红润的。问题三:只用红绿两种颜色来形容女郎的美,这不是太冒险了吗?大红大绿,是很俗气的呀。但是,《批点唐音》说:“此篇纤媚如晚唐,但不俗。”(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上,浙江教育出版社,438页)为什么并没有感到俗艳呢?这是因为,第一,只写两种颜色,是因为荷花荷叶只有这两种颜色。用荷花、荷叶的两种颜色来概括女郎之美,以荷叶、荷花之美来覆盖、同化女郎之美,省去具体的描绘。第二,在于语言。首句在“荷叶罗裙一色”后面来了一个“裁”字,这就有了人文的意味。这个“裁”字,并不是随意的,有着“裁剪”的潜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