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理解词中的比喻、用典等艺术特色。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3.根据本词借景抒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情感。【学习重难点】分析艺术手法,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情感。第一课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知识链接】1、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2、写作背景:【合作学习】1.词的上片作者在赏心亭看到哪些触动自己心弦的景象?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找出运用了比喻手法的词句,并分析其比喻义。3.江南游子”中“游子”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作者用了哪几个表动作的词,这几个表动作的词表达作者怎样内心情绪?1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