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又快又好科学发展教案序号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理解科学发展的内涵;促进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注意用联系看问题。3、情感目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关键点能力点1、科学发展观2、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板书设计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原因2、措施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二、又快又好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4、可持续发展5、统筹区域发展教后感内容很重要,学生理解困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焦点访谈》—江苏“铁本”案件发人深思(片断)师:从刚才的片断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生1:我国职能部门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如在立项和征地问题上各部门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生2:环保部门也没有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检测。师:大家谈得非常好。综合大家的观点,可以看出,“铁本”案件中的根源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地方部门仍然停留在以铺新摊子、以上大项目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而真正违背了中央提出的—(学生回答:“科学发展观”)师:对,我们要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就要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师:通过刚才对“铁本”案件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归纳一下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生: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结果是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以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方面呢?2、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生一齐朗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师:人有哪些需求?生: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师:如何实现人的这些需求呢?生: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2)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照片:繁荣的市场景象,选举现场,图书市场)师:从这三幅照片中可以看出它们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观点?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师:单纯的经济发展是片面的发展,江苏“铁本”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那么,我们怎样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呢?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3)协调发展。教学过程2(显示三幅照片:城市—农村、东部—西部、国内—国外)师:从刚才的对比照片我们看出什么问题?生:这是一种不和谐的局面,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是一种不协调发展状况。师:科学发展就是要强调“协调发展”,它表面为要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从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我国每年沙化土地面积从1000多平方千米增加到2460平方千米;1980年我国人均耕地达2亩,2003年减少到1.43亩,在轰轰烈烈的“圈地”热潮中最近几年耕地就减少了1亿亩;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量为439.5亿吨,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序的富营养化……师:以上材料又可说明什么问题?生: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灾害频生。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它有什么危害?生: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人为的破坏,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而破坏了环境,如乱砍乱伐、乱排放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了环境。人类只顾眼前利益,而破坏了自己长久的生存空间,会殃及子孙后代。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绿色GDP”走良性循环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持续发展。师:好,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师生一齐朗读)师:(过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而其中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