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湘教版必修2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自主学习1.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和破坏的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类型:成因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性质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减问题。主要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二.师生互学活动1.(1)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成因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性质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减问题。环境要素分类、生产类型分类、地理空间分类等。(2)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供给能力,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使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出现环境问题。(3)略。活动2.(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过大,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环境污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2)画图略。活动3.(1)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严重时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主要问题含义主要污染物危害措施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污水。(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危害人体的健康;危害工农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使不适应新环境的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从而使水生生态系统越来越简单和脆弱。预防(减少污染物排放)、治理(建污水处理厂等)、管理。大气污染洁净大气中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足够的时①气溶胶状污染物:粉尘、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危害人体和动物健康、危害植物,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控制污染源。控排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1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的现象。②气体状态污染物:SO2、NOX等。主要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天然污染源:火山爆发等。人为污染源:工业、生活、交通等)应、臭氧层空洞、酸雨。量,是防治的关键(具体见书本);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组成及性状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体农作物受污染、减产,生物品质不断下降;危害人体和其他动物健康;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减少污染物排入土壤,保护土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