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出示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星座吗?其实啊大熊星座它还有个美丽而感人的传说,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同走进这由俄国19世纪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所创作的一篇童话,从而来了解大熊星座这美丽而感人的传说。二、检查预习1、走近作者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出生于贵族之家。在上大学期间,他受到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对沙皇的专制制度不满。1881年,他完成《忏悔录》。他一生勤奋,在60年的笔耕生涯中留下大宗文学遗产,但使他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还是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2、字音检查:干涸(hé)水罐(guàn)绊(bàn)倒舔(tiǎn)净一瞬(shùn)间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学生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水罐因为小女孩做法而变化,最后变成了大熊星座。四、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小姑娘小狗母亲过路人2、什么东西把这些人物联系在一起?水罐3、小姑娘的水罐有什么神奇的特征?明确:他会变化4、这个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明确: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一、变出了水来二、绊倒水未洒三、由木变成银四、由银变成金五、钻石水流5、水罐的每一次“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水罐经过了七次变化,为什么水罐会变化?一、变出了水来为母亲找水孝顺之爱二、绊倒水未洒不喝给母亲孝顺之爱三、由木变成银不喝给小狗对动物的爱四、由银变成金母亲让女儿母爱五、钻石水流不喝给路人对陌生人的爱明确:因为小姑娘的爱心而变化。6、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7、文章最后说:“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你觉得作者安排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好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祝愿?明确: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四、拓展延伸: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五.总结课文。这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姑娘,在用她温厚的心去爱她周围的每一个人和事物,她的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故事中的母亲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伟大和崇高。六:布置作业:完成《学习指导》、《同步》中相应的练习板书设计: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孝心感天→爱心如银→母爱似金→博爱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