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懂得从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了解价格的含义,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理解纸币的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的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联系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辨析应当如何对待金钱。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职能,纸币及其流通教学难点:纸币的发行规律二、预习导学(一)知识梳理问题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3)两者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问题2: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2)价值尺度: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问题3: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2)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低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次数)(5)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6)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如下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同学们喜欢逛商场或超市吗?走进超市我们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有要足够的人民币,我们就能买到我们喜欢和需要的东西。这一生活体验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商品、货币和纸1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重要概念。合作探究一:“种菜大王”的两种菜“种菜大王”老张把自己种的蔬菜留下一部分自己食用,然后把剩下的部分拿到集市上卖掉。问题1:老张的两种菜都是商品吗,为什么?问题2:人们为什么会购买老张的蔬菜,人们购买的这些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展示交流结果,教师加以评价总结: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②人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商品的质量、用途、有用性就是指其使用价值)。③生产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④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⑤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问题3:根据所讲内容,请同学分析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利用图形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练习内化:1.判定下面哪些是商品:a空气、阳光b书店里卖的书籍c中国政府对四川灾区人民提供的一批救灾急需物资d农民种植供自己食用的大米e小红圣诞节收到的一张贺卡f超市里面陈列等待出售的电饭煲答案:bf2.下列说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