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浙科版必修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导意见》课标内容: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4.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5.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6.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7.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神经调节是本章单元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复习:展示3.11日本地震图片,引出本课课题: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知识网络构建3、知识回顾——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①基本方式结构基础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②展示3.11日本地震图片,结合自身经历,完成人体对寒冷刺激的神经调节过程(完成学案)。基本组成反射弧例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1)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有感觉”,说明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的传导正常,冲动可传到神经中枢,进一步传到大脑皮层,从而引起感觉。(3)“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传导不正常。(4)又由于“腰椎部受外伤”,所以不可能是效应器受于损伤。可能的结果是,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或神经中枢中有关冲动传出的部件受到损伤。答案:A(2)神经冲动传导过程的机理传导部位方向传导实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图细胞间的传递如图例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解析: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的静息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后,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所以应该是选D。例3:如下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B.①③C.③D.①②③解析:1)刺激c点,b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3)刺激c点,d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B例4: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②传递到①,引起③产生动作电位B.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⑤内的液体是血浆D.②传递到①,反射过程完成解析:本题考点主要是突触的结构。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①是受体、②是递质、③是突触后膜、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小泡。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其效应是兴奋或者抑制,不一定产生动作电位(但静息电位增大,即膜电位也发生了改变);突触间隙实质是神经细胞间隙,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当效应器执行完成某种生理效应的时候,反射过程才算完成。答案:B(3)神经调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例:人们获取灾民的求助信息,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A.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神经中枢B.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C.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D.视觉中枢、语言中枢例5: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A.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神经中枢B.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C.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D.神经中枢、躯体感觉中枢4、小结:神经调节的完成过程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才能顺利进行,在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调节下,机体对外界给予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更好地适应生存的自然环境。四、反馈练习(一)会考真题1、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突触B.神经元C.反射D.神经兴奋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白化病B.过敏反应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3、图甲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测定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B处的兴奋通过传递给C中的肌细胞。(2)若剪断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