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完善招生计划实施意见为了做好*县20XX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金市教基〔20XX〕2号)、《*市20XX年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金市高招委〔20XX〕1号)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中小学招生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县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优质发展;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二、中小学招生计划㈠小学一年级。20*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本县户籍适龄儿童3190人,考虑到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共计划招生99个班级,4*0人。㈡初中一年级。全县本县户籍的小学毕业生2846人,考虑到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共计划招生69个班,3450人。㈢高中一年级:全县初中毕业生3553人(其中本县户籍毕业生3455人),计划招生72个班,3440人。其中:普通高中36个班,172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到外地就读中专、技校、职高的考生)36个班,1720人。使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在96%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比例达到1:1。三、有关招生政策规定㈠普通高中学校指令性计划招生录取的对象必须是*县户籍的考生。外县(市)户籍的本县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回原籍报考,确有特殊情况需在*借考的,必须经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到县招办办理借考手续。借考考生不参加本县普通高中学校第1页共7页指令性计划的录取。㈡*一中录取的考生,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等第不少于2个"a"(优良),且不得有"e"(待合格);*三中、*二中录取的考生须1个"a"及以上且不得有"e"。学业考试成绩相同考生的录取,主要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其参照顺序是:初中阶段被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初中阶段获县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综合素质评价3a;综合素质评价2a1p(p为合格);标志性成果的项数。㈢省重点普通中学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㈣小学、初中一年级新生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片)、学区学校就读。个别确有特殊原因要求到异地就读者,必须持户籍所在地学校出具的同意异地就读的证明,经教育局同意后到借读学校报名。㈤外来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在基层从事工农业技术业务工作的,子女就学时与所在学区学生一视同仁。企业"绿卡"持有人,其子女入学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并可优先挑选学校。㈥普通高中特长生录取与高中招生的政策性加分。1、普通高中特长生录取(原则不超过指令性计划的5%)条件:(1)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考生和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2)初中阶段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省二等奖及以上或获XX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考生;(3)初中阶段获数学、科学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4)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体育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考生。以上各类比赛获奖必须由教育部门组织或参与组织方有效,其中(2)、(3)两条中两人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第2页共7页者(姓名)有效。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招生学校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学校招收的特长生,体育、艺术类要占一定的比例。高中学校确定的正式录取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前报教育局批准并抄告县招生办公室。2、政策性加分录取条件(1)符合国家可以生育两胎政策,且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农村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