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专题概述】1840——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从侵华方式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就是要灭亡中国,实现其罪恶的“大陆政策”。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构成19世纪中国军民捍卫民族尊严的壮烈画面。20世纪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谱就了共御外侮的最瑰丽的篇章。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未发动民众进行甚至压制民众的反侵略斗争;加之中国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近代前期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人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面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最终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学法引导】本专题学习可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专题内容。“点”是指典型事件“线”指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面”代表反映历史时期的整个内容。两次鸦用心爱心专心服务电话:010-82780075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点”,组成了由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条“线”。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点”,组成了中国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另一条“线”。上述两条基本线索一起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面”。【学情分析】初中《社会与历史》虽然已经简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及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但对侵略危害没有做系统的分析;虽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图,但也没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尤其是由于初中社会的开卷开始所带来的弊端,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几乎等于空白。所以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学生对基础知识量的积累与专题模块教学质的飞跃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重要。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内容分析】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步入了近代社会。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列强以军事(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政治(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和经济(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等手段侵略中国,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课文下分两个子目:“国门洞开”介绍列强通过军事手段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介绍列强通过政治手段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原因、过程及其结果。两个子目的逻辑关系:“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手段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于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进一步侵略中国,欲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两个子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勾画列强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严重危机的历史轮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用心爱心专心服务电话:010-82780075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