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教学案2009-11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考纲解读】1、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乳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热点材料解决相关问题与现象。【考点梳理】[例题1]读世界某地区从M地至N地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1.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混合农业C.水稻种植业D.商品谷物农业2.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种植园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3.若M、N两地几乎同时日出,且两地的昼夜变化幅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正值墨累-达令盆地A.小麦生长的季节B.配种的时节C.小麦收割的季节D.剪羊毛的时节[例题2]读“美国农业专业化类型分布图”完成问题:(1)将农业图中的字母与所属农业类型用线连接。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2)美国农业专业化类型的分布与和关系最密切。(3)图中牛奶-蔬菜带考虑的区位因素是__;其中果蔬、花卉在东南部生产,然后供应东北地区,更体现了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的扩展,这只有在___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课堂限时训练】下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读图回答1一2题。1、处于阶段Ⅱ农业的显著特征是A.大农场生产B.生产专业化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1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教学案2009-11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2、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区划B.加强水利建设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D.退耕还林还草3、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A.加大技术投入B.加强市场营销C.改善交通条件D.大量使用农药下图中阴影甲、乙、丙、丁表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阴影E、F、G、H表示世界和我国四个工业区。据此回答4~5题。4.如上图,气候特征相似的一组是A.甲、丙、HB.甲、E、FC.乙、F、HD.丙、丁、E5.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商品率高B.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C.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D.丁地区土地广阔,灌溉水源充足6.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可知,下列有关A、B、C、D的农业地域类型叙述正确的是A.A属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B.B属于混合农业C.C属于商品谷物农业D.D属于水稻种植业7.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1976年(甲)与2006年(乙)同一比例尺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水稻小麦荒山ABC甲居民点城镇小麦奶牛场乙牧场果园林地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教学案2009-11(1)2006年与1976年相比,该地农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2)从自然因素考虑,分析A地农结构变化的原因?(3)从乙图分析奶牛场分布的特点和原因?(4)C地宜发展何种森林类型?该地植树造林有何环境效益?【巩固训练】下图为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图。读图,回答8~10题(双选题)8.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具有的特点是:A.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B.分布地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C.不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D.只受自然条件中水分的影响9.有关小麦和玉米所需的自然条件,正确判断是:A.玉米适宜种植在夏季高温多雨地区B.冬小麦适宜种植在多雨地区C.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不需考虑热量条件D.在温带干旱地区如有灌溉水源可适当种植小麦10.有关图中作物的分布,正确的是:A.我国的玉米带主要在东北三江平原B.美国大部分为中纬度,春小麦和冬小麦都有分布C.澳大利亚大部分为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低D.阿根廷为世界小麦出口国之一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城市近郊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2003年与1994年相比,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值变化最大的是A.林地和耕地B.耕地和园地C.园地和林地D.耕地和草地3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教学案2009-1112.上题中所显示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有A.人口增长B.退耕(园)还林C.交通建设D.国家政策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农业区A为(国家)平原,B为(国家)草原。(2)A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农业,B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3)A、B两区自然条件的相同点是:①;②;③。(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