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教案iu二章一节空气的存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关心与珍惜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物理化学实验的操作、作用以及在科学发展中的意义等。3.知识目标:知道空气有质量,并能说出空气有质量的实验证据。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说出空气有质量的实验证据2、难点:对实验活动的控制三、教学步骤:1、引言: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出它的味道;但当它从你的脸上、手上经过时,你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一切物质都具有质量,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否具有质量呢?------对回答的学生可以给予肯定。但是如何设计实验、获得证据说明空气有质量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这个内容的重点)2、新授:1):提出问题:空气有质量?2):建立假设:空气有质量3):设计实验方案:(在3则之中选其一来做,本人以例3为例,其它二例供大家参考)例1:1、用天平称一个被放掉气的气球的质量2、将气球吹鼓起来并将开口封住,你认为充气后气球的质量会改变吗?3、称出充气后气球的质量,比较吹气前后气球的质量。例2:我选择了有质量作为实验的问题。我准备的材料有:天平称,两个同样大小的气球,还有一跟针。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我先用一个天平称,两边的称盘上面各自放一个一样大充足了气的气球,使天平称平衡,然后,我用一根针把其中一个气球刺破,另一个气球就会往下降,而破了的气球的一端就会往上升。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了下来,后来又做了两次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有质量。例3:(如图P42图2.1.1)把细木条作为栋梁,在它的中间穿一个孔,固定在支架上。用打气筒对其中一个有气嘴的瓶子打气十多次。然后分别将这两个瓶子挂在细木条的两端。调节它们的位置使得木条保持水平。此时如果将气门芯松开,被打气的饮料瓶中的空气就会逸出。而当空气从塑料饮料瓶中逸出时,你观察到:水平的细木条发出什么现象?为什么?请分析其中的原因。4):结论:当空气从饮料瓶中逸出时,该饮料瓶所在的一端就要翘起来,这个现象说明逸出空气的瓶子变轻了,逸出的空气有质量。例4:用两用气筒(或抽气机)将烧瓶中的空气抽出,夹紧夹子,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图1.32-1),左右盘内加适量砝码,直至天平平衡。2.松开夹子,听到“咝咝”进气声,空气进入瓶内,天平平衡破坏,左盘变重。3.右盘内增加砝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增加的砝码的质量,等于进入空气的质量。【注意事项】实验要直接称量空气质量,一般托盘天平的灵敏度不高,效果不好,最好采用感量小于0.05g的天平。因为500mL烧瓶在正常压力下只装约0.6g质量的空气。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烧瓶和两用气筒不能漏气,气阀不能失去作用。如用抽气机,效果会好些。3、【参考资料】实验中可改用空金属盒焊制一个密封“空气罐”,上端焊一只气门嘴,用自行车气筒打气,充入一定质量的空气。也可采用篮球胆,打足气后挂在杠杆上,另一端挂塑料网袋,袋内装些杂物,使杠杆平衡(图1.32-7)。放掉球胆里的空气,杠杆失去了平衡,在杠杆左端钩上挂几个橡皮筋、纸条或短线等轻小物体,使杠杆恢复平衡,轻小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球胆内放出的空气的质量。四、拓展延伸训练:空气跟我们的生活关第密切,根据你的了解,谈谈空气有哪些用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举例):如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飞机飞行、风力发电等等五、自主探究提高:1):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方法有很多种:如手摆动时,有微风吹拂的感觉;把一块干海绵浸入水中用手挤压,有大量气泡出来;用手堵住注射用针筒底部管口,活塞不易推进。2):桌子上放有一空玻璃杯。一个同学说:“杯中没有东西。”另一个同学说:“杯子有物质。”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哪一个同学说得对吗?把玻璃杯口朝下投向盛水的水盆中,水不能进入玻璃杯中,证明杯中有空气。所以,认为“杯中有物质”的同学说得对。5、教材练习提示:课本第43页练习该练习为一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图中的各物体的性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空气的用途。教师可以总结一下。二章一节空气的存在(第2课时)慈溪市鸣鹤初中包自来一、教学目标:1.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