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学反思浙科版必修3《生态系统稳态及其调节》教学反思生物组潘丽娟《生态系统稳态及其调节》这部分内容是全章内容的总结与统领,因此与前面的内容关系密切。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同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与第七章人类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本节课利用教师课前制作的生态瓶来引入新课,分析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学生十分感兴趣,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效果很好。但在学生表述过程时,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花费时间多,较难控制节奏。教学过程中,引用家乡瞿溪河“污染自净——污染破坏——逐渐恢复原貌”的例子,来分析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原因——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效果也很好,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利用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的资料分析,通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较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实现了建构概念、理解原理的知识性目标,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并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也体验到“科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真谛,从而从生活走进生物学。“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这一部分在《教学指导意见》中是不做分组实验要求的,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但单纯从理论上分析“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学生往往泛泛而谈,无法联系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相关知识,增加了制作生态瓶的难度。再次利用教师制作的生态瓶,让学生分析保持稳态的条件相对容易了。这样既完成了实验设计要求,又很好地起到对“生态系统的稳态和调节”这部分知识的巩固,也是对一节课的首尾相呼应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学生表述分析生态瓶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过程时,有些偏离教学目标,花费时间多。同时,教室外面比较吵杂,学生的回答都要教师加大声音重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