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大连保税区大市场、大物流发展建设规划之六2004年12月01日东北财经大学李健生第六部分大连保税区市场、物流发展政策一、大连保税区政策及管理体制发展定位1.大连保税区政策发展定位。我国保税区最初是仿照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海关监管下的实行保税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加入WTO后,各地保税区已明确其发展方向为自由贸易区,因此现有的保税区的各种政策和管理体制都应该向规范的自由贸易区的要求转变。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主要是指有关自由贸易区的特殊地位、作用以及区内从事涉外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法令、规定和各种措施等。如果对这些政策进行分类,包括有关自由贸易区功能和运营范围的政策、有关自由贸易区优惠和刺激措施的政策和有关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限制性规定。对世界各国有关上述政策进行考察,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1)先立法、后设区,而且必定是通过立法形式来体现国家意志,确立国家宏观管理行为;(2)由于自由贸易区的“境内关外”性质,豁免关税、取消数量限制是其基本特征,海关一般不参与宏观决策和管理,宏观决策管理的主体通常是中央有关部门组成的协调管理机构;(3)旨在吸纳企业、搞活物流、繁荣贸易、发展经济的鼓励措施要比本国或本地区其他地方更为优惠;(4)各国自由贸易区实施的法规和政策充分体现了保护民族经济利益的精神,在扩大开放,鼓励外国投资的同时,又制定了一些必要和适度的限制性和控制性政策措施。我国的保税区在实践中逐渐走出了一条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道路,其区域功能、境内关外的管理方式、区内的优惠政策也都是参照自由贸易区设计的,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有关保税区的《中国保税区法》或《中国自由贸易区法》来对这些方面进行统一的规范,使得保税区的定性定位不准,面临的政策环境也极不稳定,影响了保税区的健康发展这是我国保税区在加入WTO的现阶段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至于我国保税区在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过程中,其政策尤其是有关区内优惠和管理方式的政策,在本报告的第六部分有详细的分析,此处从略。2.保税区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自由贸易区的管理体制是指自由贸易区内部狭义的管理体制,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工作的内容等。由于自由贸易区的特殊性,其管理体制必须具备权威性、灵活性、高效性和非赢利性等特点。权威性是因为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目的,其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力,必须有权威才能够很好地贯彻国家设区的意图、政策和措施,进而增强外商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灵活性是因为自由贸易区的任务主要是从事涉外经济活动,与之交往的主要是国际资本、跨国公司和外国财团等经济实体,其一切活动必须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的要求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如果不能够象商业机构那样对国际经济的各种变化作出迅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将难以生存和发展。高效性是指自由贸易区为发挥其优越性必须通过减少烦琐的海关和行政手续,为涉外经济活动提供方便、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此自由贸易区的管理部门通常实行集中办公,实行投资申请、进出口申请、报关、外汇兑换、商品检验和人员出入境等“一站式”、或“一条龙”的办公服务。非赢利性是因为自由贸易区承担的国家战略性经济目标,只有通过低廉的使用成本吸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途径来实现,如果以赢利为目的,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成本将增加,其在国际竞争中对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吸引力将丧失。二、大连保税区现有政策与国际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发展差距1.大连保税区政策整合瓶颈突出(1)现有国家政策性定位不能完全体现保税区核心竞争能力。与国内其它类型的经济开放区域相比较,保税区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利用现阶段的优惠政策,发挥“境内关外”的优势利用自身的保税功能,发展区域外向型经济。目前大连保税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和“窗口”是成功的,但由于保税区的发展历史很短,其核心竞争能力没能完全体现在现有的政策体系中。从大连保税区的发展实际来看,保税区现在的孤岛经济与示范带动效应的定位矛盾日益凸显,缺乏带动扩散效应,但马太效应十分明显,没有使保税区的功能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现有管理体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