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时间:20分钟分值:48分)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2020·汕头高三月考)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若适度捕捞大鱼,则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C[因为此自然湖泊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所以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错误。]2.(2020·贵阳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A[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作用,D错误。]3.血吸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其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以藻类为食)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体。科研人员研究使用农化品(化肥、除草剂等)对血吸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藻类→血吸虫→钉螺→人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从而促进了血吸虫繁殖D.使用农化品增加钉螺捕食者死亡率,从而抑制血吸虫繁殖C[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应为样方法,A错误;钉螺以藻类为食,而血吸虫与钉螺、人之间均为寄生关系,且血吸虫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并没有通过钉螺,B错误;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导致钉螺大量繁殖,进而促进了血吸虫的大量繁殖,C正确,D错误。]4.(2020·龙岩高三质检)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A.两地环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灰松鼠的引入增加了当地物种多样性C.灰松鼠被引入英国后其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D.地理隔离使两地种群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D[两地环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因基因突变,以及物种的引入或迁出,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灰松鼠的引入可能会导致本土某种松鼠的绝灭,降低了当地物种多样性,B错误;灰松鼠被引入英国后,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其空间分布不可能呈均匀分布,C错误;地理隔离使两地种群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D正确。]5.(2019·海南高考)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B[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占10%~20%,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只有10%~20%传给了狼,B错误。]6.(2020·临汾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B.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就越复杂C.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生态系统的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