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沽源县职教中心张宇一、课题研究背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就是适时适地的有效性的启发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整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只有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有效的提问可以更好的实现师生的交往与沟通。可见,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实践最普遍的一种师生互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实现宏观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活跃的课堂氛围容易产生较好的教学效率,而课堂氛围的形成往往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产物。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出真实情景,设计出能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员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那么,应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二、课题研究主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中国传统的“启发式”的教育理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识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引导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3.课堂教学论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4.“问题”心理学分析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三、课题的内涵界定与研究假设(一)内涵界定1.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职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2.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多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二)研究假设1.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