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内容提要: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针对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我们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二是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三是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一篇很大很难做的文章。必须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农业减收。农业收入受"两头"影响,一头是农民本身;另一头是农产品市场。农业减收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现阶段城镇中,住宅、通讯、汽车、旅游和子女教育等新兴消费领域的需求增长很快,而食品尤其是未经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二是就业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此外,因乱摊派增加农民负担,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要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综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于求。农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此,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是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1.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放到第一位。农产品质量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好吃不好吃,无人挑剔。现在的情形已经完全不同。人们对粮食等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品种和品质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优质化需求。近几年,一些农产品的出口被拒,表面看是出口受阻,实际上是我们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存在问题。因此,农业要跳出长期以来片面重视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圈子,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放到第一位。要从过去的"跟着感觉走"转向标准化生产的路子。不解决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问题,中国农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能力。今年的两会期间,有的代表提出:"农民增收,一个标准胜过十万精兵"的观点,颇有现实意义。要将标准化生产的装备、技术、观念、意识等及时有力地导入农业和农民之中。要引导和帮助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科学用肥,安全用药,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建立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市场监管制度和检测制度,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实现优化农产品品质、优化区域布局和发展精深加工的有机统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和创新,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把扶持龙头企业放在突出位置,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