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杨立彬:做得少才做得好记者田爱丽记者:今年各路资本争相涌入广州的便利店市场,你认为便利店的前景真那么令人乐观吗?杨立彬:便利店与超市是很不同的,卖的不是货品,而是专业便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要在短时间内买一些及时需要的饮品、小食、用品。7-11和OK是国际品牌,做便利店有长远的计划,而其它公司可能还只是以尝试为主。一些新的品牌试了之后发现,便利店并不是一两年就能赚到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从起步期到成熟期需要很长时间。广州人也不像香港、日本人那样,每天都去便利店买东西,但他们的需求在增长,他们的消费虽然还不那么成熟,但至少证明了市场空间会很大。超市和便利店,隔行如隔山记者:现在很多进入这一行的商家都把便利店理解为超市的缩小版,而你说便利店与超市不同,不同在哪里?杨立彬:超市的主要顾客是打理家务的,可能是妈妈也或者是homemaker(家庭主妇),通常他们去超市都是一次性买齐,大批量消费,买完后也不是一次性用掉,而是回家同老公、孩子一起分享;便利店则正好相反,它的顾客都是下班、放学回家的人,他们购物不是大批量的,而且是买给自己,可能半小时之内就要吃的即食产品,两者的顾客范围完全不同。记者:那么在经营方面呢?杨立彬:就说可乐吧,超市卖的是1-2公升的大支包装,未雪冻的,而便利店则是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一罐罐的散装,是雪冻的,虽然大家都卖可乐,但卖的方法不同。超市里好卖的东西,便利店未必畅销,就像2公升的可乐,在便利店是很少有人买的。便利店与超市在商品包装、配置、组合上的不同,选址也很不同,便利店的铺租给大卖场可能就太贵了,但大卖场有一个好处,可以放在三楼、四楼,人们甚至会打的去消费,因为要买很多东西嘛。但到便利店的人是不会打的的,他要求的就是方便。进便利店的人,是要快捷消费,短时间停留,大卖场买一件东西都要20分钟左右,更多时还要排队,便利店差不多是进来1分钟买完就走。一些赶着上班、上学的人是没时间去大卖场买一点点东西的。便利店在生鲜方面与超市的做法也不同,比如OK的面包,大卖场可能卖3元6个,实际口味也许不是很好,但它便宜嘛。便利店的顾客消费力强点,要求商品的品质要好,所以我们的面包就靓很多。记者:便利店和超市在商品配送频次、数量、采购方面是不是也有很大差别?杨立彬:便利店当然没有大卖场配送的量多,我们需要的每个品种会少一些,但同样要求及时,所以两者有不同的供应链流程。比如大卖场采购一个电池品种,都是一箱一箱的,它的量可能是我们3个月的货。便利店要求货品周转更快,往往是供货商先把货品运到中央配送中心,在那里拆箱、打散成一个个小包装后,再配送到各店铺。因此便利店与大卖场在消费对象、商品的选择、供应链的流程、位置选择等方面都很不同。便利店的配送更复杂,又要快速,因此要求也更高。广州市场和香港完全不同,广州人比较“乖”记者:人们都认为,广州与香港地域、文化接近,OK在香港做得好,到广州也不难立足。第3页共11页第2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1页杨立彬:两个地方近的好处是,我们在香港做宣传,广州可以看到,对OK这个品牌有所认知。但香港与广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香港市场已经很成熟,人们习惯到便利店买报纸、烟、饮品、豆奶,香港的生活节奏相当高速,晚上逛街的时间也多。而广州的便利店市场还在起步期,多数人都还不知道超市与便利店的分别,生活节奏也还没有香港这么急速,香港人走路都比广州人快,便利店就是走得快的人去的地方。记者:香港白天与晚上的销售比例各占多少?跟广州比怎么样?杨立彬:我们是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来区分白天和晚上。香港便利店晚上与白天的销售比较平均,它的最高峰是在早餐时段。广州的销售高峰可能是:早餐上班、上学高峰,中午午餐时段高峰,下班、放学晚餐时段高峰。香港便利店晚上从12点到凌晨8点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