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计学院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岗位培训班讲座“企业财务审计”专题主讲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袁小勇大纲第一讲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第二讲企业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与手法第三讲企业财务审计的重点内容第四讲企业财务审计的程序与方法第五讲常见的管理舞弊侦查策略第六讲会计报表附注审计举例第一讲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怎样才能有所作为)(一)找准内审的角色定位,实现从“内部监督者”到“内部战略计划者”的转变2000年12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标准委员会通过了修订的内部审计新定义,新定义这样表述:“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assurance)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过去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建立在组织内部,检查和评价各种服务于该组织的业务的独立的评估活动。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是协助该组织的成员有效的履行他们的职责。内部审计利用各种分析、评价、建议、意见和与所审查过的活动有关的信息来为该组织服务。”对比新旧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突出的变化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与目标上。新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与咨询”,而不再是以往简单的“检查和评价”新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经营”,而不是单纯的“协助该组织的成员有效的履行他们的职责”。内部审计师应成为“内部战略计划者”——一个管理控制的扩展,以确保系统正常运做,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师应最终脱离狭隘的会计之源。美国著名的内部控制专家迈克尔·海默教授所指出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一种资源。在帮助管理当局更有效地达至预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师的使命将从简单的‘我们实施审计’向‘我们帮助创建一些程序,以期达到组织成功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方向发展。”以服务为导向,增加企业价值必要稽查或者专项调查内审建议或者专项调查报告后续内审服务(二)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分寸,强化服务职能服务是一篇大文章,它不仅仅是查一查帐目,算一算数字,提一提建议,写一写报告,而应该在内审实践中不断拓宽内审领域,围绕现代企业改制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文章。这类服务的层次和作用要高于常规审计项目,充分体现了内审人员的“战略谋划”作用。内审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服务体系可形象地比作一座“金字塔”:(三)注重审计实效,提高内审工作水平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工作的效率、查处问题的充分性和层次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审计建议、审计决定被企业采纳和实施的程度和效果。提高审计实效性的途径有下列几个方面:1、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1)内部控制审计。(2)管理审计。(3)经济责任审计。(4)合同(合约)审计。(5)工程项目审计。(6)环境内部审计。(7)质量控制审计。(8)风险管理审计。(9)战略管理审计。(10)管理舞弊审计。2、围绕审计目标,增加企业价值(1)防止收入减少。(2)控制成本。(3)评估风险。(4)评价技术及相关流程。(5)保证信息资产的安全。3、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工作程序由于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因此,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这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内审部门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既要对企业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主营业务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和评价有关项目、预算及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并防止失误。(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实现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前提条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内部审计人员的选用及组成结构值得借鉴。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