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李文军(临沂师范学院商学院,临沂276005)LIWenjunSchoolofBusiness,LinyiNormalUniversity,P.R.China,276005liwj1970@163.com摘要:借助于TM遥感影像和GIS方法,对平顶山矿区1978年、1994年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及谢高地等人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1978~1994年,平顶山矿区林地面积减少2068.9hm2,未利用地增加1853.4hm2;ESV由306912145.0元降为267042412.6元。2)1994~2006年,耕地迅速减少,减少了1885.4hm2,林地面积增加1664.1hm2,同期ESV由267042412.6元增至290815006.5元;3)林地和耕地构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体,近三十年来研究区的生态质量前期不断降低,近年来有所改善。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平顶山矿区1.引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servicevalues)指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包括自然资本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它们与人造资本及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的福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已成为当前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是1997年Costanza等人在《Nature》上发表的“Thevalueoftheworld’s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一文。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划分和评估[1]。谢高地等针对其中不足,参考其可靠的部分成果,在对中国国内200多位生态学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即不同用地类型单位面积每年的服务价值[2-4]。众多学者利用该表对广州[5]、重庆[6]、西安[7]等城市进行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认为该表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能很好地反映出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是一个与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密切相关的动态过程,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绝对值的可信度与应用价值远不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研究[8-9]。本文采用谢高地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动态估算平顶山矿区1978-2006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期为平顶山矿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2.1研究区概况平顶山矿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矿区横跨平顶山市区和叶县、襄城、郏县、宝丰、鲁山五县。地理坐标:东经112°42′~113°30′,北纬33°43′~33°57′,东西最大跨度64km,南北宽25km,矿区总面积259.01km2。矿区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南平原的交接部位,紧依平顶山市区,矿区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矿区内河流均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水系发育,河网密布。矿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且水热同期,年平均日照2061h,年平均气温15.0℃。2.2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以平顶山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78年的MSS影像、1994年的TM影像和2006年的ETM影像作为数据源。在ENVI4.4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以2006年平顶山矿区图为基础,选取典型地物,运用二次多项式模型,配准2006年的影像。然后再将1978年、1994年的影像配准到2006年的影像上,配准之后通过视窗地理连接功能和查询光标功能进行定性检验。经检验,前两期遥感影像与2006年ETM影像重合完好。在《2006年平顶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运用监督分类,分类结果检验Kappa指数均超过允许的最低判别精度0.7的要求。本研究依照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和平顶山矿区自身的特点,将平顶山矿区景观类型划分为7大类:(1)耕地;(2)林地;(3)水域;(4)城镇及居民点;(5)工矿;(6)道路交通用地;(7)未利用地。三个时期平顶山矿区各生态系统类型及面积见表1。表11978、1994、2006年平顶山矿区各生态系统类型及面积(hm2)年份耕地林地水域城镇及居民点工矿道路交通用地未利用地197811875.310253.2378.81276.8331.8203.41580.7199411367.08184.3455.91490.3499.5468.93434.120069481.69848.4794.72841.7566.1563.21804.33生态系统服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