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前言前言“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江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十五”计划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依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江安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江安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月20日批准通过《纲要》,并发布实施。一、规划期限本《纲要》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重点规划期2006-2010年,展望期到2020年。二、编制内容《纲要》重点阐述“十一五”期间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区域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发展任务及政策措施,突出阐述产业发展、人口聚居及城镇体系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江安县人民政府·江安县发展和改革局·西南财经大学2006.1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务设施建设及布局等战略重点。《纲要》由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附件(表格、说明书)三部分组成。三、规划约束力本《纲要》是指导江安“十一五”及2020年远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安排县内各项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编制各项专项规划,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纲要》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由江安县人民政府通过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加以落实。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围绕《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对所属领域制定实施细则,并纳入年度计划和目标管理。四、编制过程与方法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及市县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2004年1月全面启动“十一五”规划工作,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及规划编制机构,组织县级有关部门开展了18个前期课题研究。2005年4月,县委、县府明确江安县“十一五”总体规划城镇体系实行委托编制,县规划编制部门组织公开招投标,西南财经大学中标。县规划编制部门与西南财大课题组组成了规划编制组,随即在全县开展了相关调研及资料收集工作,于6月形成了《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并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基本思江安县人民政府·江安县发展和改革局·西南财经大学2006.1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3路经县委、政府审议确定,规划编制组根据基本思路全面开展规划纲要编制,于10月底形成了《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文本初稿,《纲要》文本初稿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后,经县委、县政府审定修改,形成现在的文本。规划编制采取了“政府组织、部门参与、人大政协评议、专家研究论证、公众参与”的工作办法,运用了系统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多方案比选等先进技术手段辅助决策,通过规划宣讲、征求意见会、网络公布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同时,加强与上级规划和周边县规划的充分衔接,并组织专家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评估论证,体现了依法规划、科学规划、民主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与条件第一章发展基础与条件一、发展基础(一)发展优势区位优势。江安位于宜宾、泸州、自贡三市之交,“两江三路”穿境而过,其区域中心地位及交通枢纽作用明显。人文优势。独具特色的竹工艺文化、古民居民俗文化、国立剧专为载体的现代戏剧文化、长江奇石文化等文化资源,与江安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构成江安独有的文化旅游优势。橙竹优势。甜橙面积达8.6万亩,年产量4.4万吨;竹类植物江安县人民政府·江安县发展和改革局·西南财经大学2006.1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4资源品种多、分布广、面积大,其中成片竹林面积达22.5万亩,现已初步形成竹类产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