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金属和金属材料每课一练基础演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B.金、银、铜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C.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应用前景很广阔D.铜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有色金属解析: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而不是铁;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应是黑色金属材料,即铁、锰、铬以及它们的合金,而不是金、银、铜等有色金属材料;金属钛因性能优良,蕴藏量大,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应用前景广阔;银的导电性、导热性是金属中最好的,铜的导电性、导热性仅次于银。答案:C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解析: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硬铝是由Al、Cu、Mg、Si、Mn形成的合金;黄铜是Cu-Zn合金;钢铁是Fe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因此唯一不属于合金的是水银。答案:D3.在电子工业中,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铜的腐蚀液,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A.氧化性B.还原性C.导电性D.导热性解析:在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中,铜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被氧化,做还原剂。答案: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C.广东打捞出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解析:A项不锈钢都含有C等非金属元素;流通硬币材质是合金,明代还没有铝制品,B、C项错;D项一般来说合金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硬度、强度比成分金属大。答案:D5.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考虑,最好的方法是()A.铜――→硝酸铜B.铜――→硝酸铜C.铜――→氯化铜――→硝酸铜D.铜――→氧化铜――→硝酸铜解析:A、B两项中都生成氮的氧化物;C项不能生成Cu(NO3)2;只有D项,不产生污染气体,又节约原料。答案:D6.孔雀石和石青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碳酸盐类铜矿,它们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xCuCO3·yCu(OH)2(x,y为正整数且x≤2,y≤2)。(1)孔雀石和石青,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时,孔雀石耗用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石青则为3∶1。请推算它们的化学组成,孔雀石:________,石青:________。(2)现有孔雀石和石青的混合样品,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在一份中加过量盐酸,生成3.36L(标准状况下)CO2;加热另一份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CuO20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孔雀石和石青的物质的量之比。解析:利用以下四个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①CuCO3+2HCl===CuCl2+CO2↑+H2O。②Cu(OH)2+2HCl===CuCl2+2H2O。③CuCO3=====CuO+CO2↑。④Cu(OH)2=====CuO+H2O。设孔雀石的化学式为:xCuCO3·yCu(OH)2,则依题意有:=,=,孔雀石的化学式为:CuCO3·Cu(OH)2。再设石青的化学式为:xCuCO3·yCu(OH)2,则=,=,石青的化学式为:2CuCO3·Cu(OH)2。答案:(1)CuCO3·Cu(OH)2;2CuCO3·Cu(OH)2(2)设该样品中孔雀石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则石青为(1-a),由==,解得a=0.5,即孔雀石与石青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能力提升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前,黄金的储量仍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B.铜具有独特的杀菌功能C.有机合成中银可用做催化剂D.银有待于在化学电源方面被开发利用解析:在化学电源开发利用方面,人们已经研制出银镉电池、银铁电池、银镁电池及银锌电池等多种电池,并且银锌电池已广泛用于飞机、潜水艇、浮标、导弹、空间飞行器和各种电子仪表中等。答案:D2.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A.金属的导电性强弱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D.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解析: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就越难冶炼,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年限就越短。如Cu可以用C、CO等多种物质还原铜矿石冶炼得到,而Al需要用电解法才能冶炼,要困难得多。答案:D3.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