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演练1.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的实质是:M+nH2O===M(OH)n+H2↑B.金属化学腐蚀的实质是:M-ne-===Mn+,电子直接转移给氧化剂C.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D.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解析:金属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易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两种电化学腐蚀,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其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失电子,即M-ne-===Mn+,所以A、D不正确,B正确。金属的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直接接触到化学物质如酸、Cl2等发生反应而被腐蚀,所以C不正确。答案:B2.建筑用的钢材在出厂之前都要经过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四氧化三铁,其目的是()A.增加钢材的硬度B.增强钢材的抗腐蚀能力C.使钢材美观D.增加钢材的韧性解析:钢材在出厂之前经过发蓝处理,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Fe3O4薄膜,起到了保护层的作用。增强了钢材的抗腐蚀能力。答案:B3.下列金属的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A.对健身器材涂油漆以防止生锈B.对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选用刷油漆的方法来防锈C.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体D.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Cr防锈解析:“机械转动部位”应涂油脂防锈,油脂既能防水又能防止气体对金属的腐蚀,还能使转动部位灵活。答案:B4.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低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可对铜起保护作用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解析:锡青铜属于合金,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A对;由于锡比铜活泼,故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锡失电子保护铜,B对;潮湿的环境将会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C对;电化学腐蚀过程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错。答案:D5.某课外小组学生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在玻璃钟罩里保存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Ⅰ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下降B.装置Ⅰ的左侧液面比装置Ⅱ的左侧液面低C.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解析:Ⅱ中铁钉与铜丝相连,金属活动性相差较大,且用挥发性盐酸,因此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C选项正确;Ⅰ中虽然也用了盐酸,但铁钉与铁丝相连,腐蚀不及Ⅱ。由于均发生了2H++2e-===H2↑,Ⅰ和Ⅱ均生成了气体,液面都会下降,装置Ⅱ的左侧液面比装置Ⅰ的左侧液面低,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Ⅲ中虽然铁丝也与铜丝相连,但由于所装试剂为不挥发性硫酸,因此铁钉几乎没被腐蚀,D选项正确。故选B。答案:B综合应用6.如右图所示,烧杯中试管内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观察:(1)铁钉在逐渐生锈,则铁钉的腐蚀属于________腐蚀。(2)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则原溶液呈________性,发生________腐蚀,电极反应方程式,负极: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试管内液面下降,则原溶液呈______性,发生______腐蚀,电极反应方程式,负极: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两种不同的电极材料(Fe为负极,碳为正极),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可知铁钉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根据金属腐蚀的原理及结果可知: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压强减小,试管内气体被吸收,是铁钉吸氧腐蚀的结果,据此可以写出电极反应;试管内液面下降,说明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试管内产生了新气体,是铁钉发生析氢腐蚀的结果,据此可以写出电极反应。答案:(1)电化学(2)弱酸性或中性或碱吸氧2Fe-4e-===2Fe2+O2+4e-+2H2O===4OH-(3)较强的酸析氢Fe-2e-===Fe2+2H++2e-===H2↑基础应用1.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情形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解析:A、B、D三项中都形成了原电池,Fe被腐蚀,只有C项中铁被铜镀层保护,不易被腐蚀。答案:C2.铜板上的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正极电极反应:2H++2e-===H2↑B.此过程中还涉及的反应: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