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技能二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地理统计图表是将自然或社会经济地理要素的统计数据应用一定的方法绘制而成的图像或表格,是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形象化处理形式,是从数量变化或比例关系变化上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是考查考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近年高考试题中,统计图表占有重要位置,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有出现,而且以统计图居多,特别是坐标统计图和结构统计图更应引起足够重视。高考典图(表)2019·课标卷Ⅰ·4—52016·课标卷Ⅰ·10—112013·课标卷Ⅱ·1—22018·课标卷Ⅱ·9—11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图考查:人口结构特征及其影响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图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图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2013年7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表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技巧1.地理统计图判读的“四步法”(1)看题干,明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心脏”,往往用以揭示地理图形的主题。有的图名隐含在题干中,有的是在图形中。如2019年课标卷Ⅰ第4—5题图,明确说明该题考查的主题与“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密切相关;2013年课标卷Ⅱ第1—2题图的考查指向则与“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有关。(2)读图例,明坐标(结构)看清图例,明确图像中的主要地理事物和现象。对于坐标统计图来讲,还要明确坐标轴的内容及数量关系。如2019年课标卷Ⅰ第4—5题图中,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35岁左右非欧盟籍人口比重最大,且远超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比重;2013年课标卷Ⅱ第1—2题图中,安徽、江西、贵州和四川迁出人口比重远高于天津、北京和上海等地。(3)析数值,明特征对统计图中的各项地理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归纳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趋势及原因。如2019年课标卷Ⅰ第4—5题图中,35岁左右的人口是青壮年劳动力的主体,说明2015年欧盟境内非欧盟籍劳动力比例较大。(4)用原理,析问题运用所学地理原理,解释图像中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2019年课标卷Ⅰ第4—5题图,应结合材料信息,在明确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再如2016年课标卷Ⅰ第10—11题图,结合材料所提供的影响磷积累的因素可知,磷高积累区的环境特征是土壤水分充足,流水侵蚀作用少,热量条件差。2.地理表格判读的“读、析、定、比”四字法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解答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据,从数据中找到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1)“读”——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表名表达了表格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如2018年课标卷Ⅱ第9—11题,表中就明确指出了7月份6次降水过程的“降水历时”“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是解题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的。(2)“析”——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因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因素。如2018年课标卷Ⅱ第9—11题,表中虽然呈现了降水历时、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结合设问要求即可知道,在分析表格信息时,更应注意降水历时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3)“定”——对表格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答表格题通常要重新认识表格统计信息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做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出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对信息的数量或等级进行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解答表格题是做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做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如2018年课标卷Ⅱ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