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1)实际复习时,可先让学生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时,如果学生说到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正、反比例的判断,就把例4后面的三个问题一并解决。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和整理。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加以对比,搞清有关概念。(2)教学例4时,可让学生审题并写出答案,然后交流。教师可强调写比时,要看清要求,前后项不能随意交换。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两个比的比值表示什么(工作效率),比值相等说明什么(工作效率相同)。(3)关于练习十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相关练习题1、2、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比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与除法、分数的结合更加紧密,知识综合性强,知识的要求更具包容性和普遍性,能力与思维的要求更注重沟通与联系,重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函数思想的渗透力度很强1、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定成正、反比例的量。2、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正确分析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正、反比例问题等)。3、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和兴趣,渗透函数思想,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比和比例计划课时本课包含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例分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等内容。1/6、学法指导︶教学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及学生活动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1、导出课题: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相除关系,我们又可以叫做它们的比。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写法。5:3=复习回顾3、对比比和分数,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引导。①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③比值与比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或分数,比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是个比,按比的读法读。(如刚才的5:3=,做为比值时读作三分之五,做为比时读作五比三。)二、比的基本性质1、学生回顾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2、设问:你还可类推出什么?(引导比的基本性质)新知学习三、求比值和化简比1、学生介绍自己的化简方法、依据。2、比较求比值与化简比的不同。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的商,结果是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一般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也可用求比3、板书:比的基本性质(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二次设计2/6值的方法进行,但最后的结果仍是个比。例:1:=÷=×=(或25:12)3、小结:化简比虽然有时是分数形式,但仍读成几比几,不能读成几分之几。是假分数形式的,千万不能化成带分数;是a:a型的,决不能写成1。四、按比例分配1、出示例题:暑假过后,学校要清除操场上的杂草。我们班分到了460平方米的草地,现在分男、女两组去完成。我们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0人。你能按比例分配两组的除草面积吗?2、板书:按比例分配。3、你认为什么叫按比例分配?(学生讨论)4、反馈解惑:学生交流研究成果。教师板书:方法1460÷(26+20)×26=260(平方米)460÷(26+20)×20=200(平方米)或460-260=200(平方米)方法2460×=260(平方米)460×=200(平方米)或460-260=200(平方米)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出示准备题3:1,学生求比值后,设问:你发现了什么?2、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3、引导讨论:你认为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结合认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联系:由比发展、组合而来。区别:意义不同,结构名称不同,项数不同。10:33:1=10:34、引导发现比例性质。六、解比例3/61、出示准备题,你能给30、12、45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吗?2、教师板书:x:30=12:45,30:x=12:45……,3、结论: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你认为怎样求出比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