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1..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存在的吸附力性质的不同,可将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2.比表面积和孔径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主要参数。3。层析操作必须具有固定相和流动相.4。溶质的分配系数大,则在固定相上存在的几率大,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小。5.层析柱的理论板数越多,则溶质的分离度越大。6.两种溶质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小,需要的越多的理论板数才能获得较大的分离度.7.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吸附质的性质,温度,溶液pH值,盐的浓度和吸附物的浓度与吸附剂的用量;8.离子交换树脂由网络骨架(载体),联结骨架上的功能基团(活性基)和可交换离子组成.9。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引发剂(提供催化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所必需的自由基);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交联剂(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含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TEMED的作用是增速剂(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10。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质浓度,pH和温度;11。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和晶种起晶法;12。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外部扩散、内部扩散和化学交换反应三步;13.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吸附方程,其形式为1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疏水性强的,而流动相是极性强的;15。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原理是依据其等电点的不同;16.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洗脱方法有静态洗脱和动态洗脱;17.晶体质量主要指晶体大小,形状和纯度三个方面;18.亲和吸附原理包括配基固定化,吸附样品和样品解析三步;19.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色谱法可分为吸附、离交、亲和、凝胶过滤色谱120.蛋白质分离常用的色谱法有免疫亲和色谱法,疏水作用色谱法,金属螯合色谱法和共价作用色谱法;21。SDS-PAGE电泳制胶时,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目的是消除各种待分离蛋白的分子形状和电荷差异,而将分子量作为分离的依据;加入二硫叔糖醇的目的是强还原剂,破坏半胱氨酸间的二硫键;22.影响亲和吸附的因素有配基浓度、空间位阻、配基与载体的结合位点、微环境和载体孔径;23。阳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活性基团分类,可分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酸性和中强酸性;其典型的活性基团分别有、、;24。阴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活性基团分类,可分为强碱性、弱碱性和中强碱性;其典型的活性基团分别有、、兼有以上两种基团;25。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有离子水合半径、离子价、离子强度、溶液pH,温度、溶液浓度、搅拌速率、和交联度、膨胀度、颗粒大小;26。离子交换操作一般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27。依据电泳原理,现有电泳分离系统可分为移动界面电泳、区带电泳和稳态电泳;28.双相电泳中,第一相是等电聚焦;第二相是SDS-PAGE;29。结晶包括三个过程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生长;30.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方法有热饱和溶液冷却、部分溶剂蒸发、真空蒸发冷却法、化学反应结晶法和盐析法;31.晶核自动形成时,体系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ΔG由表面过剩吉布斯自由能ΔGS和体积过剩吉布斯自由能ΔGV组成;32.基本的离子交换过程由外部扩散、内部扩散和化学交换组成;33。吸附包括将待分离的料液通入吸附剂中,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料液流出和解吸四个过程组成;34。大孔网状吸附剂有非极性,中等极性和极性三种主要类型;35.亲和吸附剂表面连接的“手臂链"的作用是降低空间位阻的影响;36。分子筛色谱(凝胶色谱)的主要应用是脱盐、生物大分子的分离;37。电泳系统的基本组成有电泳槽、电源、灌胶模具、外循环恒温系统、凝胶干2燥器、电泳转移装置、电泳洗脱仪和凝胶扫描和摄录装置;38.电泳后,样品的主要染色方法有考马斯亮蓝和银染法;39。电泳过程中,加入溴酚兰的目的是指示蛋白的迁移位置;40.固体可分为晶体和无定形固体两种状态;41。结晶的前提是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结晶的推动力是过饱和度;42.根据晶体生长扩散学说,晶体的生长包括溶质通过扩散作用穿过靠近晶体表面的一个滞流层,从溶液中转移到晶体的表面、到达晶体表面的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