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限时集训(十二)突破点18、19[建议用时:45分钟]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NH3的催化氧化(附着在玻璃纤维上的Cr2O3作催化剂)并检验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的微型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均已略去)。实验可提供的药品有:①NH4Cl、Ca(OH)2的混合物;②浓氨水;③KClO3和MnO2;④蒸馏水;⑤0.5mol/LNaOH溶液;⑥酚酞溶液;⑦浓H2SO4;⑧6mol/L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Y形管中的液态物质A是________,固体物质B是________。(2)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混合物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4)F处棉花应蘸取的物质是________。[解析]Y形管是NH3和O2的制备装置,根据物质的状态和题目提供的试剂,确定A为浓氨水,B为KClO3和MnO2。C处发生的是氨的催化氧化反应,该反应生成的NO在进入混合物D之前已有部分被管中的O2氧化为NO2;NO2能与水反应生成HNO3,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混合物D是用于检验酸性物质的,因为硝酸可使含有酚酞的稀NaOH溶液褪色,故混合物D是0.5mol/LNaOH溶液和酚酞溶液。F处的棉花应蘸取浓NaOH溶液,以除去尾气,防止污染环境。[答案](1)浓氨水KClO3和MnO2(2)4NH3+5O24NO+6H2O(3)检验酸性物质0.5mol/LNaOH溶液和酚酞溶液红色褪去(4)6mol/LNaOH溶液2.(2016·海口调研)硫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Ⅰ.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1)通入足量SO2后,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组同学认为SO2与FeCl3溶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有Fe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一些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中含有焦亚硫酸钠(Na2S2O5),大量的焦亚硫酸钠会损伤细胞,具有生物毒性。(3)铬是环境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可以用焦亚硫酸钠处理含铬酸性废水(含有CrO),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S2O被氧化为SO,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解析](1)通入SO2后,与I2反应生成I-,所以蓝色消失;装置C是尾气处理装置。(2)SO2与Fe3+反应生成SO和Fe2+,依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即可写出方程式。(3)CrO~Cr3+中Cr的化合价由+6到+3,得3mol电子,S2O~2SO中S的化合价由+4到+6,失去4mol电子,依据电荷守恒,CrO与S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答案](1)溶液蓝色褪去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2)①2Fe3++SO2+2H2O===SO+2Fe2++4H+②取A中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或其他合理答案)(3)4∶33.硝酸是一种特殊的酸,不仅具有酸性,而且不论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根据题图所示装置,以浓硝酸、铜片、稀硫酸、浓硫酸、浓NaOH溶液为药品,进行实验。【导学号:14942074】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用装置甲、丙、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氮气体,且连接顺序为a→d→e→f→g。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该实验设计存在一定弊端。请你利用题目提供的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和实验试剂改进该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另一同学利用提供的所有装置同时收集到了干燥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4)随着反应的进行,烧瓶中产生气体的颜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最后反应停止,但烧瓶中还留有铜片。该小组同学用上述提供的一种试剂和上述烧瓶中的残液及剩余的铜片反应,又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NO,该小组同学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现有实验设计在收集二氧化氮时,二氧化氮逸出会造成污染,可以在原装置丁后,再连接一个装置丁(内盛碱液)以吸收尾气。(3)装置丙起到干燥二氧化氮的作用;假如装置戊中的水倒吸,可以倒吸入装置乙中,防止水倒吸入装置丁中导致二氧化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