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14·来宾模拟)“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2.(2014·安徽皖南八校模拟)“”右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3.(2014·江苏盐城模拟)“《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其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得在依靠()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C.法治建设D.礼乐秩序4“”.某思想家认为: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言论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D“”.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5.(2014·柳州模拟)《管子·心术》载: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道与德无间,德出乎人。该材料()A.表明了法与德的基本矛盾B.奠定了法家学派的理论基础C“”.强调了人治的治国理念D“”.反映了儒家德治的思想6.(2014·福建德化联考)“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7.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主要说明孔子()①“”主张仁为核心②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③主张变法革新④有强烈的使命感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8.(2014·梧州模拟)“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①“”“”“”仁义恭俭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三纲五常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根源在于()A.勤俭节约B.天人感应C.重农抑商D.格物致知10.(2014·山西太原模拟)“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11.(原创题)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A.汉武帝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B.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C.董仲舒彻底否定了先秦儒学D.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12.(2014·陕西西安质检)“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回答问题。材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2: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3…………: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