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机械能守恒案例设计福州鼓山中学张健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让学生了解到物理规律源于生产,生活实践。2.通过实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实验探究能力。3.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公式,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守恒的观点看问题。4.通过生产,生活实例,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教学资源:细线、钩码、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一.新课引入(1)给学生放送视频:惊险刺激的过山车运动场面。(2)提出问题:a:为什么过山车在没有动力驱动的情况下仍能运动?b:在轨道的低处和高处,过山车的运动速度有什么不同?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教师问题:a:在运动过程中有能量的转化;b:在低处速度大,在高处速度小。通过惊险的过山车运动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中了,并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二.新课教学1.分析图片: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1)给出上山和下山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2)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山: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下山: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通过学生自己骑车上坡和下坡的感受体验,来分析能量的转化,让学生了解到物理规律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就在我们身边。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2.实验体验:能量的转化。给学生器材:一条绳子,一个钩码,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体现能量的转化。利用器材设计小实验,可能的做法有:(1)将绳子与钩码做成单摆,在摆动中体现能量转化;(2)将绳子斜拉成斜面,钩码从绳子上滑下。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分析能量转化,培养学生的创设情景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3.实验探究: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规律(1)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统称为机械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思考并回答问题:(1)通过刚才的一系列实验发现,当动能增大时,势能就减小;反之亦然。(2)在能量转化过成中,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好象保持不变。(1)充分利用刚才进行的实验现象.使每一个实验都做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2)引出下面要探究的内容:在能量转化过成中,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否保持不变。(2)设计实验提示学生思考:(1)如何进行实验?(2)如何测速度和高度?(3)分析课本实验的局限,提出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的构想。(实验原理图附后)(4)介绍实验原理:用光电门G1、G2间接测出滑块通过该处时的速度,根据比例算出G1、G2之间的高度差,从而算出滑块从G1到G2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1)测出物体下降的高度和获得的速度,即可求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从而验证猜想。(2)高度可由尺子量出,速度不能直接测出,可用打点计时器间接求出。(3)学习实验原理,并体会此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的优点所在。(1)头脑风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2)几个问题依次提出,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变不易测量的速度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