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作业设计的编制方法、外业调查表、设计汇总表、造林图式、设计文件的格式。本规范适用于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造林绿化作业设计。城市绿化和工业园区绿化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3术语与定义3.1绿化类型分类3.1.1山上造林绿化类型山上造林。在因灾林木受损严重的林地或采伐迹地、1火烧迹地、宜林地上重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山上补植。在树种单一、林木分布不均匀、郁闭度低的林分内补植其他树种,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矿区植被恢复。对采矿场、排土场、尾砂库等废弃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森林植被。3.1.2山下造林绿化类型城镇绿化。在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的街道、公园、单位、公共区域植树造林,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工业园区绿化。在工业园区的道路两侧、湿地、河道、公共绿化区域、厂区空地、居住区空地、待发展地等可绿化地段植树种草。乡场绿化。在乡政府(场)所在地的街道、单位、公共区域、休闲地和外围可绿化地段植树造林。村庄绿化。在村庄内的道路、隙地、庭院、房前屋后和村庄外围等可绿化地段造林。路沟渠(林网)绿化。在村级公路边缘,农田区域的2一般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植树造林,建设农田林网。荒滩荒地绿化。在滩涂、荒地、废弃土地、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通道绿化。在铁路两侧,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公路两侧,长江南岸九江段、赣抚信修饶五大河流及其一、二级支流两侧,大型灌溉渠两侧合理范围内造林,建设通道绿化带。3.2作业设计为待绿化地段(小班)制定绿化方案、计划,绘制设计图。4总则4.1作业设计目的落实年度造林任务,指导造林绿化施工,为苗木调运和苗木补贴提供依据,为工程建设评价和检查验收提供依3据。4.2作业设计任务确定造林绿化地段(小班)范围,明确造林绿化技术措施,计算苗木、用工量和造林经费,指导造林绿化施工。4.3作业设计依据“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年度造林绿化任务。4.4作业设计单元山上造林绿化以小班为单位设计,山下造林绿化以绿化地段为单位设计。5技术标准5.1树种配置5.1.1树种选择原则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市场需求原则、种苗充足原则,合理确定造林绿化树种。5.1.2树种选择山上造林绿化以乡土树种和湿地松为主,主推陈山红4心杉、光皮树、湿地松、油茶、闽楠。山上补植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城镇绿化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乔灌草相结合。乔木选用樟树、山杜英、乐昌含笑、广玉兰、桂花等树种大苗造林,灌木选用含笑、紫薇、黄杨、石榴等。村庄绿化选用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木经济树种为主,如柑桔、桃树、枣树、柚子树等,村庄外围绿化可选用杨树泡桐等。路沟渠(林网)绿化可选择杨树、柑橘类树种。荒滩荒地绿化选择杨树、泡桐、湿地松等树种。通道绿化选用杨树、樟树、山杜英、湿地松、夹竹桃等树种。5.1.3混交方式行间混交:不同树种隔行栽植。株间混交:不同树种在同一行内隔株栽植,又称行内混交。5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栽植3行以上形成一条带后,另一个树种连续栽植3行以上,不同树种交替栽植。块状混交:不同树种块状交替栽植。零星混交:以栽植一个树种为主,另一个树种无规则点缀栽植。5.1.4配置方式正方形配置:株距与行距相等,栽植点位于正方形顶点。长方形配置:株距与行距不相等,栽植点位于长方形顶点。三角形配置:相邻两行栽植点错开,栽植点位于三角形顶点。不规则配置:没有株行距,栽植点零星、不规则分布造林地上。5.2初植密度初植密度应符合《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62006)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1557-2000)中的造林密度要求。主要造林树种初植密度见附录G。5.3苗木规格根据林种、树种、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和经营管理水平等确定苗木的规格。苗木规格执行《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要求,主要树种苗木规格见附录G。从正规渠道调运苗木,提高良种使用率。使用Ⅰ、Ⅱ级检疫合格苗木造林,提高Ⅰ级苗使用率。工程建设主推的6个树种苗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