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不合格品控制及处理流程1.术语和定义:1.1.不合格品:不符合设计和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状态未经标识的产品或可疑品(跌落的产品视同可疑品)。1.2.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符合设计和客户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注:返工成功的产品或服务能符合设计和客户要求,为合格品。1.3.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或服务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注: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的成功返修能满足预期用途,但不符合设计和客户要求,返修需要连同让步。1.4.降级:适用于同一产品或服务的某一特性的设计和客户要求有分级的情况下,对相对于原规定的等级要求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等级降级的使用或放行。1.5.让步: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设计和客户要求的产品的许可。注:通常,让步仅限于在规定的时间或数量内及特定的用途。1.6.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或服务按原有的预期用途被使用或交付而对其采取的措施。如拆解回用或销毁。2.职责2.1.PC&L部门•负责对库房管理/包装及运输过程中发现的包装破损变形潮湿等问题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隔离及记录。•负责工厂报废隔离区的管理。•负责根据来料检验判定结果将来料不合格品转移到来料隔离区域。•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数量进行确认以及重新配料或调整生产计划。2.2.Quality部门•质量工程师负责为UAP部门,质量部实验室提供半成品,成品的判定标准及处置方案。SQA负责为来料检验员提供来料的判定标准及处置方案。•对于无法按事先规定的判定标准及处置方案做出处置决定的不合格品,由质量工程师负责组织各相关职能进行评审,做出处置决定及改进措施。与供应商相关的不合格品,由SQA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协调处置决定,索赔及改进措施。•来料检验员负责按照判定标准进行来料不合格的判定、标识、隔离及记录。•质量部实验室负责按照判定标准对送检的产品进行判定、标识、隔离及记录。•质量工程师负责对需要暂时保留以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半成品,成品的隔离及保管。2.3.UAP部门•负责按照判定标准进行半成品,成品不合格的判定、标识、隔离及记录。•负责按照缺陷反应规则进行质量问题的升级汇报,旨在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使得生产过程恢复受控。2.4.ME部门•负责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对异常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及采取改进措施。•负责为线内返工或离线返提供工艺指导,设施及工具。2.5.Purchasing部门•负责参加不合格来料的评审,对不合格来料的降级使用或让步接收做出折价处理。2.6.HR部门•负责报废品处置及出入门管理。2.7.Finance部门•负责报废品处置核算、登记账务回收记录。3.过程内容3.1.收货时发现不合格品的控制库房收货人员在收货对照检验时发现零件信息供应商信息不符,立即拒收。库房收货人员在收货对照检验时发现包装破损变形潮湿时,立即加贴黄色标签后将货物送至待检区,并在随箱的装箱单上注明隔离原因以区别与正常报检的物料。3.2.来料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品的控制3.2.1来料检验员对送检的物料进行来料检验后发现不合格时,立即加贴黄色标签,并通知库房收货人员将不合格货物转运至来料隔离区,并在装箱单上写明判定结果并签字确认。详见BJI-I-SPS-L003外购件来料检验指导书3.3.库房存储/包装/产品运输期间发现不合格品的控制库房人员在存储/包装期间发现因库存、倒箱、装卸、搬运不当等原因而意外产生的不合格品,立即加贴黄色标签。对于不合格来料,将货物送至待检区,通知来料检验员进行确认,根据判定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置流转。对于不合格半成品成品,通知质量工程师进行确认,根据判定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置流转。处置决定参见3.8物料计划在收到货物承运方汇报运输过程因装卸、转运不当等原因而意外产生的包装损坏/受潮/跌落/产品损坏等情况,应立即反馈厂内多功能小组进行评估及决定相应的处置方案。3.4.生产线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3.4.1质量部负责签字批准下发“极限样件和处置标准”,“缺陷记录表”,“缺陷反应规则”。UAP负责配合质量工程师收集所需要的极限样件或图片和历史缺陷记录统计,以完成以上文件的制定。3.4.2UAP主管/班长负责培训现场操作工按要求进行首检,自检互检,终检。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