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与学案的整合课例说明——研究性学习《住房贷款》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杨铮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教学过程要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启发与补充。如果教师始终站在自己的高度看学生的学习,必然造成交流障碍。因此需要教师换个角度,站在学生的位置来思考。在备课中由撰写教案转为撰写学案,改为教与学结合,以备学为主,将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意即: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学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学案不同于教案。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究、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教案与学案,一个着眼于教,一个着眼于学;一个着眼于教师本体,一个着眼于学生客体;一个侧重于教师给与,一个侧重于学生拿来;一个侧重于学会,一个侧重于会学。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目标要求、教学方式方法、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等方面,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我尝试着整合教案与学案,或许能够“终结”。下面仅以一个单元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住房贷款》来简单阐述教案与学案的整合。称之为单元是因为整个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一节两节介绍整个单元:(单元主题:住房贷款)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因此,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也只能在生活的应用中得以生存发展。为了促进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计算机模拟、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然后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最后提交相关论文。选择此单元的原因是因为:该单元可以通过技术整合来优化教学(特别是优化学生的学习);适合学生自主活动、探究;有值得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空间。策划该单元的设计时,采用逆向法教学设计策略,即:首先确定了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再研究如何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然后设计课程框架问题——框定了本单元的学习范围,且能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研究,达到预先确定的学习目标。单元标题:研究性学习——住房贷款框架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基本问题:怎样花费最合理?单元问题:1、作为一个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人,你的购房观念是什么样的?(攒钱买房、贷款)2、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怎样合理规划住房贷款期限?3、贷款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的?内容问题:1、什么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什么?3、针对具体买房计划,怎样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并求出最优解?4、利用数学建模求出的结果如何解释生活中的实际购房问题?5、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