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测量》说课稿《电阻的测量》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的《电阻的测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电阻的测量》,是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的一节,是欧姆定律的应用,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从整个初中电学来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运用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电学的重点,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在中考考试中也是一个热点。二、说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测电阻的原理,加深对电阻的理解。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通过对比和数据处理,就可以加深对电阻的认识。⑵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测量电阻的过程中,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和数据分析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在电路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操作、保护用电器的意识,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初中电学实验中,规范操作始终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每次探究实验都要强调。⑵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测电阻,数据分析。重点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铺垫。这也是本节探究要重点训练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泡电阻和定值电阻的因素。难点依据:灯丝的电阻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是学生很难接受的。因此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规律,是本节的难点三、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虽然经历了几个探究,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学生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表格(2)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故障。(3)在数据分析中出现困难。2、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参与探究,学会在小组中合作。培养合作能力。(2)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数据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教学流程我的整体教学设计:,整个教学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这个是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完成探究的前提。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本节课我重点训练的是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另外我让学生先做定值电阻再做小灯泡、通过对比,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突破重难点。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向学生出示实物,2.5V的小灯泡和定值电阻。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它们的阻值。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其它仪器来测量导体的电阻,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我们本节课的任务就是测量导体的电阻;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知道要测量导体的电阻有不同的方法。2、合作探究:实验原理,学生通过回忆欧姆定律,由导出公式很容易知道实验的原理。实验仪器的选择,我通过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抓住关键。测量电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电流需要什么仪器?那么只有一组数据可以吗?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学生在讨论中,把这些问题解决,设计电路图水到渠成。设计实验步骤及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充分发挥小组合学的力量,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讨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强调保护用电器,安全操作。3、进行实验学生先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