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3、向学生渗透“量变到质变”、“联系与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考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丹阳是个美丽的城市,一年四季花坛里鲜花盛开,看这个花坛里的花,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把这些花比一比,你能想到些什么?黄花和蓝花比,除了可以说黄花比蓝花多4朵,蓝花比黄花少4朵,它们之间还有另外一种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师生探讨。(1)引导学生摆花片:“蓝花有2朵”,请小朋友摆2朵蓝花片。我们还知道“黄花有3个2朵”,请小朋友2朵2朵地摆,摆3个2朵。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帖图。(2)提问:看图说一说,蓝花有几朵?黄花有几个2朵?(3)讲述: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4)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2、自主探究。(1)(电脑演示并闪现: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根据小朋友的对话,用蓝花片和红花片自主地摆一摆。(2)谈话:仔细观察,蓝花有几朵?红花有几个几朵?(3)你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说一说,然后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4)指名说。(5)(电脑去掉4朵红花)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去掉6朵)现在呢?(添上4个2朵)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想象:如果红花有10个2朵、25个2朵呢?(6)小结:要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看蓝花有几朵。蓝花有2朵,再把红花和蓝花比,看红花有几个2朵,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三、多层次练习,巩固深化1、做“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第一行的练习本有几本?第二行的练习本有几个几本?第二行的本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如果第二行的本子去掉4本,第二行的本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如果第二行的本数增加4本,第二行的本数是第一行的几倍?3、做“想想做做”第3题。(1)指导学生把青菜圈一圈。(2)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几倍?你是怎么知道的?(3)如果拿走白菜,单剩下12棵青菜,能不能说:青菜的棵数是4倍?为什么?(4)从刚才的例子中看出:“倍”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大数和小数比较时,通常把数看作1倍?要知道大数是小数的几倍,都要先想什么?(先想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4、做“想想做做”第4题。(1)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2个3根,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5个3根,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如果第二行摆4个3呢?(2)第一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二行的3倍。交流和讨论:为什么大家摆小棒的根数各不相同,却都说第一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二行的3倍呢?5、“想想做做”第5题。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并交流各自的想法。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先涂颜色再填空。蓝方块有()个,红方块有(),蓝方块的个数是红方块的()倍。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借助直观操作,建立“倍”的概念。“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时,也是学生借助直观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