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姓名:刘平单位:商洛市小学地址:商洛市商州区西关163号邮编:7260001电话:1587762335510、《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执教者:刘平教材依据:《大作家的小老师》选自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篇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莫斯科相遇的故事。在相处中,小姑娘的坦然、直率和纯洁,深深地教育了萧伯纳,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人物之间简短的对话成功地刻画了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蒹伯纳的严于律己。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氛围不失为有效的途径。教学中,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独立思考、研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渐获得阅读能力和探究知识。设计理念: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营造愉快的教学情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议中内化语言,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提问,善于表现。由于我平时很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注意突出重点字、词,感情的投入、角色表演比较到位。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发育成长”的关键期,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能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但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只能浮光掠影的从表面上了解课文大意,不能深入地去领会文中的内涵。所以我意识到课堂上对学生问题的预设要充分,对问题的答案更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顺学而导”。同时,课上要懂得舍弃,抓住学生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切不可平均用力。在课堂中既要扎实,也不能忽略语文课的“趣味”性!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能力)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程方法)3、通过对课文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萧伯纳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2做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老师与学生用年龄比大小。2、师口述与学生之间的身边故事。(故事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反映学生比老师做的到位的真实事例为内容。)[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以故事的形式揭开学习的惟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3、过渡:大作家和小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二、精读感悟(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第一自然段。2、引导读中理解(1)“大作家”和“小老师”分别是谁呢?他们的身份、外貌是什么?请同学为他们设计名片。(分别用笔画出来)(2)从课外的资料中,你发现萧伯纳是怎样一个人呢?(3)从名片中,你觉得这个小姑娘怎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设计意图]:文章在刻画人物时突出了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句子,从而想象人物的外貌,同时鼓励学生可以从课外学习资料中进行补充。学生设计名片的过程就是整理语言文字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也为下面两人的身份对比造成了强烈的反差。3、指导朗读小姑娘的外貌描写的句子。[设计意图]: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方法,体会小姑娘的天真、可爱,为写作提供学法指导。4、过渡:萧伯纳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和她玩了很久,临别时他们是怎样道别的?(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课件出示讨论题)(1)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