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建材市场改造提升的必然选择一、建材市场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一)我国建材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材装饰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总产值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建筑装饰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建筑材料的消费,建材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到现在为止,全国各类建材市场经营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约有3000多个,其中具有规模(三万平米以上)的建材市场大约有1000多个,装修装饰材料的三分之二的流通量是通过这类市场实现的。据预计,2005年装修建材需求有望突破6500亿元。建材市场的发展为建材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建材市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建材市场的发展由数量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摊位制市场由物业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主要特征,市场主办者,由主要出租场地,收取租金,管理物业,转向了经营市场,注重广告宣传、树立市场形象、诚信经营、搞好服务(商户、顾客),千方百计把市场办火。主要措施有:“先行赔付”、“无因退货"、“全市最低价",送货上门、配送服务、环保装修以及设计、装修、材料一条龙服务。这个转变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和必须,也是摊位制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二是出现了“市场化经营、商场化管理"的模式。主要特征,经营场所精心装修,商品按类分区经营,商品布货讲究,购物环境改善,商品实行明码标价,注重质量,业务员培训上岗,统一着装。商场化管理的制高点是统一收银,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一些市场实现了统一收银。三是经营管理由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通过贯彻国务院和中央九部委关于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建材市场的精神,以及在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创建规范化管理市场”、“绿色建材市场”活动的基础上,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于去年底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创建全国星级建材市场”的活动,都有力地推动了建材市场规范化管理和业态的提升。由国家商务部委托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物流暨市场专委会负责起草的“建材家居市场建设和管理技术规范"国内贸易行业标准,已通过专家审定,并已报送国家商务部,有望今年出台。建材市场标准的出台,将标志着我国建材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摊位式的以零售为主的建材市场向着商场化市场、购物中心方向发展。商场化市场主要特征是商厦式的经营场所,商场化管理的市场基本上是单一的市场业态—-大卖场。如北京的兰景丽家大钟寺、环三环家居折扣店、西安的现代大明宫、南京的金盛、上海的好饰家、常州的红星美凯龙、长沙的万家丽和正在建设的嘉兴好一家等等.家居购物中心主要特征是经营场所的建筑档次高、设施现代化、商品品牌化,大卖场、专卖店、超市多业态,休闲、娱乐、学习、购物多业种结合.如北京的居然之家、天津的环渤海、正在建设中的重庆铠恩、湖北的大武汉等.3、在经营方式上,一些招商制市场向着连锁经营方向发展。随着有的招商制市场规模的扩大,已经不满足于单店经营,而是向跨地区或本地布点发展,实行连锁经营。各店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等等。比如,常州的红星美凯龙,在全国各地已开业二十几家店,计划开100多家店,实行连锁经营;北京的居然之家在北京已开了五家店,现正在向外扩张;爱家家居在北京也有四、五家店,天津的环渤海也有异地店,都实行连锁经营,形成规模。4、建材市场的内涵发生变化。建材市场的经营范围已突破建筑结构材料、基础材料、装修装饰材料的范围,扩展到家具、厨具、卫浴、洁具、灯饰、布艺、家电和其他家居用品、饰品等等。很多建材市场命名为“建材家居市场”、“家居建材购物中心"、“家居建材购物广场",有的就叫“家居折扣店"等等。5、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市场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业态之间(主要是建材超市与摊位制市场)的竞争,同时表现同业态内的竞争;不仅表现内资市场与外资市场之间的竞争(从去年12月16日起,中国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同时也表现在外资市场与外资市场,内资市场与内资市场之间的竞争,...